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的研究
【6h】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概念的提出与实施背景

1.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概念的提出

1.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施背景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研究意义

2.1国外研究进展

2.2国内研究概况

2.3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与方法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法

3.3研究思路

第二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和外延

1数量平衡

2质量平衡

3空间平衡

4区际平衡

5生态平衡

6时间平衡

第三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理论依据

1土地稀缺原理

2动态平衡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人地关系理论及土地供需理论

第四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效果分析及面临的形势

1政策效果分析

1.1非农建设占用控制力度相对加强,全国逐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2实现耕地净增加的区域分布有所变化

1.3生态退耕虽起步较晚,但逐步开始得到重视,灾毁逐渐减少

1.4开始全面推行内涵式挖潜的土地利用方式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形势分析

2.1耕地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减少趋势的不可逆转

2.2质量总体退化趋势难控制

2.3农村土地流转造成耕地流失

第五章耕地总量空间演变驱动力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

1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3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外在推力

4耕地总量空间区域差异分析

第六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2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

3对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强

4缺乏适应土地资源区域分布差异的合理保护措施

5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耕地保护机制

6对于土地生态保护的重视力度不够

第七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1建立耕地储备运行机制

1.1国外耕地储备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2实施耕地储备运行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1.3耕地储备运行体系的构建

2构建耕地预警机制

2.1耕地预警的意义

2.2耕地预警的数量警情与质量警情

2.3初步建立有效的耕地预警机制

3建立新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的衡量方法

3.1通过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衡量方法

3.2通过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实现占补平衡的衡量方法

第八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1明确农民集体土地完整的产权内容

2优化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

3建立农地估价制度

4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经济鼓励

5促进农业按比较优势发展

6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选择生产

第九章结论及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中国土地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因此,中国提出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随着政策的实施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认识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包括耕地数量平衡和耕地质量平衡,还包括空间平衡、时间平衡、生态平衡等内容。 基于对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的背景的分析以及阐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系统总结了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自1996年来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效果及目前面临的形势,因此指出了目前实施这一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政策缺乏科学评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依据和标准,没有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本文提出了三大制度的建立,即构建耕地储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耕地预警机制以及建立新型的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