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命”:土地改革对贫农的群体意识与行为的形塑——基于湖北省大冶市叶花香村土改当事人口述的调查
【6h】

改“命”:土地改革对贫农的群体意识与行为的形塑——基于湖北省大冶市叶花香村土改当事人口述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压迫—反抗理论

(二)弱势群体理论

(三)心理怨恨理论

(四)集群行为的动员与组织机制理论

三、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背景介绍

第二章 认命:土改前无动于衷的“局外人”

一、不怀疑:逐地而生的“庄稼人”

(一)“祠堂田是祖辈留给他们的”

(二)“少说话,多做事”

二、不参与:事不关己的“老实人”

(一)“老一辈人管事,我们听着就行”

(二)“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能随便插嘴”

(三)“干八路就是拿着枪晚上到处游”

三、零抵制:坚决不做“惹事者”

(一)“地主不给地你做,你靠什么吃饭”

(二)匪患当道,“扁担头子打窟窿装钱”

(三)东洋兵使坏,“隔山望着自家屋子烧没了”

第三章 拼命:土改中自主站队的“表决者”

一、“刨苦根”,观念再造的“催化剂”

(一)想想穷:“穷得很,穷得很”

(二)诉诉苦:“上台去说你的苦”

(三)算算账:“国名党利多”

二、“斗地主”,角色分化的“凝合剂”

(一)积极分子:“怕什么?怕天垮了啊?”

(二)房头势力:“我们说怎样就怎样”

(三)土改队长:“每人四个方,三十天完成”

三、“分果实”,斗争持续的“保鲜剂”

(一)查土地:“土地要张好几次榜”

(二)查财物,“锅碗瓢盆都重新分”

(三)查关系:“不与地主有勾连”

第四章 知命:土改后理性自决的“圈里人”

一、依身份而融:地位颠覆与保卫土改果实

(一)身份地位抬升,政治参与感增强

(二)当家理念萌芽,“啥事都放到台面上商量决定”

(三)自身组织化,“加入农协会,翻身不受累”

二、依选择而融:自主选择与亲缘关系重塑

(一)择地:“自己的田地好生做”

(二)择业:“不能一辈子扑倒在地里”

(三)择亲:“我弟是中农,从此没来往了”

三、依变化而融:个体转变与群体行动评价

(一)“我就是我”:主动响应型贫农的自我觉醒

(二)“差别看问题”:理性思考型贫农的自由发声

(三)“与时俱进”:历史分析型贫农的改造行动

(四)“自我禁锢”:保守害怕型贫农的隐匿转换

第五章:结论

一、贫农个体“拼命”参与土改群体运动的驱动因素

(一)情感意识的渲染催化

(二)组织制度的保障基础

(三)利益相连的动力机制

二、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1952年土改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次运动中的贫农并不是在受到绝对压制情境下而奋起的一种反抗,而是略带一些自发性的自主行动,为什么这次运动中的贫农能够做到主张自己对土地的权利,而在以往在深深受到地主剥削压迫和日本兵的奴役却没有反抗呢,难道传统农民身上的那种循规蹈矩、乐天安命的思想在这个时期的贫农身上不起作用吗?如果说是此次土改贫农态度的转变是中共的心理动员和技术性引导的结果,那中共解放前也在小范围内对农民同样地进行了思想改造,但那时的贫农的参与力度并不像此次运动这么深入且广泛,又作何解释呢?
  因此,本文就此次运动的特殊之处和引起特殊点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次土地改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即是贫农内部逐渐组成了一个群体,于是形成了一股“群起之众”,这“众”有组织、有力量,他们打破原来的自然村域联结、消解宗族长老权威论、天生宿命论,那么需要解决问题就是贫农因何原因会逐渐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对抗地主阶级的群体;形成了群体之后贫农如何将自身组织起来,如何组织取得和分配运动果实,又反过来对村庄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知,一方面,由于情绪性的群体动员,贫农的被剥夺感更加强烈;在土改积极分子、房头势力和土改队长三方不同的群体势力的引导带领下,使得土改的主体性力量有组织性,群体斗争更加有力;贫农群体逐渐从原先的旧观念中觉醒过来,从以往的旧秩序中分离出来,并亲手将禁锢自身的旧秩序摧毁。另一方面,在打倒地主阶级的同时贫农也获得了身份的认同,实现了政治地位提升,贫农迅速融入到了新的群体当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加入群体活动后,通过交流与沟通,斩断了原先的单纯以家庭关系和宗亲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网,重新建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一张新的社会群体关系网铺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