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
【6h】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问题剖析

1.2.1 国内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现状

1.2.2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问题剖析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3 质量及教育信息资源质量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2 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述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标注

2.2.2 用户满意度

2.2.3 协作学习

3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

3.1 用户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指标维度的确定

3.1.1 建立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指标维度

3.1.2 确定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指标维度的权重

3.2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

3.2.1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思路

3.2.2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过程

3.2.3 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构建解释

4 基于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的仿真实验

4.1 数据收集及其有效性验证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有效性验证

4.2 仿真结果可视化

4.3 结果讨论

4.3.1 从学习者角度探究模型的应用价值

4.3.2 从教师角度探究模型的应用价值

4.3.3 从资源开发企业角度探究模型的应用价值

4.4 研究结论

4.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开辟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新视野,人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日益升高,包括其本身质量方面和使用效果方面。然而,当前教育信息资源虽已初具规模,数量庞大,但整体质量不高,存在“数字废墟”,优质资源匮乏及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首先,以往的资源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关注点侧重于资源数量而非质量,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其次,企业开发和用户使用过程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联系,这种“建用分离”的建设模式下,缺乏用户反馈渠道,导致用户使用积极性不高;再次,用户面对海量信息资源缺乏相应的引导,出现“信息迷航”,无法有效筛选和获取所需资源;最后,由于用户信息素养的差异,不同用户个体搜集的资源优劣程度各异,逐渐出现“优者更优,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数字鸿沟”。故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针对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提出将社会标注应用于资源使用过程中的解决思路。在“政府主导,企业开发,学校使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下,采取联接用户与资源开发企业的手段——社会标注,疏通用户反馈渠道,重视用户意见,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引导等。首先利用文献研究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指标维度,结合标注反馈机制构建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并进行阐释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标注得分的计算办法,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及开发用户标注仿真平台,开展仿真实验以模拟模型具体运行情况。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教育信息资源用户标注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为建立真实的用户标注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标注结果向用户和资源开发企业提供多元化反馈,在促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资源筛选、助力教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资源推荐、促使企业不断改进资源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正向作用,从而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