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名形兼类现象考察——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定量研究
【6h】

现代汉语名形兼类现象考察——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定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

2.选题的缘由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名形兼类词研究

2.形名兼类词研究

第二章 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义项数量

一、一名一形

1.只有一个名词性义项和一个形容词性义项(含属性词)

2.包含一个名词性义项、一个形容词义项和其他词类的义项

二、多名一形

1.有多个名词性义项和一个形容词性义项

2.有多个名词性义项、一个形容词性义项和其他词类的义项

三、一名多形

1.只有一个名词性义项但有多个形容词性义项

2.只有一个名词性义项但有多个形容词性义项和其他词类义项

四、多名多形

1.数量统计

2.多个名词性义项和多个形容词义项的关系

第三章 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音节数量

2.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在义项数量四类中的分布及规律

二、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

1.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数量

2.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在义项数量四类中的分布及规律

第四章 名形兼类词研究

一、名形兼类词的定量分析(按形容词和属性词分别统计)

二、名形转类后形容词的释义模式

1.内在性质义释义法

2.附加性质义释义法

三、名形转类的原因和机制

1.名形转类的原因

2.名形转类的机制

第五章 形名兼类词研究

一、形名兼类词的定量分析(按形容词和属性词分别统计)

二、形名转类后名词的释义模式

1.“继承式种差+类词语”释义

2.同义词语释义

3.其他方式释义

4.综合释义法

5.单音词对应法

三、形名转类的原因和机制

1.形名转类的原因

2.形名转类的机制

四、名形兼类词和形名兼类词的对比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名形兼类现象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同时考察名形转类兼类词和形名转类兼类词。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主要筛掉了名词性义项或形容词性义项没有普通话层面的义项,义项前标<方>、<书>、<口>或名词性义项为姓氏,第一个义项不是名词性义项或形容词性义项的,以及名词性义项与形容词性义项之间没有直接引申关系的。通过筛选,最后确定了444个名形兼类词作为研究对象。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其中第二章第三章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包括名形兼类词和形名兼类词,第四章中的“名形兼类词”则属于狭义上的名形兼类词。
  第一章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缘由,主要是《现代汉语词典》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关于名转形五个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参考谭景春和马英新两位学者关于名形兼类词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研究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义项数量,将语料库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分为四类:一名一形、多名一形、一名多形、多名多形,分别统计这四类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数量。可见,一名一形数量最为庞大,多名多形最少。对名词性义项与形容词性义项之间的语义变化,运用隐喻与转喻的方式来解读。义项之间运用转喻方式多于隐喻方式。
  第三章研究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音节数量,将名形兼类词分为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和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两类。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的多名多形占比较大,一名一形占比较小。而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则恰好相反。形容词义项是属性词的主要是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则寥寥无几。
  第四章主要针对语料库中的名形兼类词做研究,统计出名形兼类词在第二章四大类别中的数量,同时对名形兼类词的各释义模式进行统计并举例。一名一形在各类别中占比相对较多。另外,从词汇学、语用学、修辞学三个角度分析名形转类的原因。
  第五章与第四章结构大体相同,是对形名兼类词进行定量分析。接着将其释义模式分为五类,统计后可以看到运用直接提取式的数量最多,释义方式简单方便。
  这一方式无论在名形兼类词还是形名兼类词中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整篇论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名形转类现象,从义项数量上看一名一形数量最多,从音节数量上看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多于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词。直接提取式在名形兼类词和形名兼类词中占比最大。名形转类现象既解决了实际交流的需要,同时也在客观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含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