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6h】

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点

2.从智慧城市到人文型智慧城市

2.1 人文型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

2.2 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内涵分析

2.2.1 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2.2.2 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特征

3.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的互动关系

3.1 历史文化资源可促进人文型智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1.1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理论的灵感来源

3.1.2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文型智慧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依据

3.1.3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文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人文型智慧城市可引领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3.2.1 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提供动力

3.3.2 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元创新

3.3.3 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历史文化的全民共建共享

4.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4.1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4.1.1 武汉主要历史文化资源

4.1.2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4.2 武汉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4.2.1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较快

4.2.2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文化缺失”问题显现

4.3 武汉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

4.3.1 人文型智慧城市符合智慧武汉的发展规律

4.3.2 人文型智慧城市促进智慧武汉的可持续发展

5.基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武汉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5.1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更新城市建设理念

5.1.1 以传统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人文型智慧城市规划的制定

5.1.2 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文价值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实践

5.2 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释放智慧经济活力

5.2.1 塑造历史文化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5.2.2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5.3 增强智能科技的人文属性,提升智慧应用普惠性

5.3.1 以人文观念创新推进科技的普遍应用

5.3.2 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优化智慧应用效果

5.4 汇聚历史文化精华,加强智慧人文建设

5.4.1 营造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5.4.2 提升武汉居民的人文涵养

5.5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特色城市形象

5.5.1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精准武汉城市发展定位

5.5.2 以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增强城市社会感知

5.5.3 以差异性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城市辨识度

6.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文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城市”、“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三者融合发展的重要形态。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灵魂的载体,是城市个性、城市人文的外在体现。在当前“智慧城市”与传统文化复兴双重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形成“文化自觉”,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建设“有意义、有价值、有梦想”的中国现代“人文型智慧城市”,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的重要时代命题。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在以“科技”为核心,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文化缺失等问题也愈加明显,人文型智慧城市成为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为研究主线,通过理论梳理、现状归纳及个案分析,对人文型智慧城市做了界定,厘清了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案例分析,总结提出可供借鉴的发展对策。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明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背景和理论研究,分析人文型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界定其内涵及特征;第二部分为关系梳理,重点厘清历史文化资源与人文型智慧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部分为案例剖析,以武汉市为例,分类梳理武汉主要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其人文内涵和特征。系统分析武汉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问题及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以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提出从建设理念、产业发展、科技优化、人文建设、形象塑造等五个方面,推动武汉智慧城市的人文化,促进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反思了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