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游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游戏直播研究
【6h】

网游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游戏直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一)网络直播相关研究

(二)网游亚文化相关研究

(三)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关系的研究

四、论文架构

五、论文的创新点及特色

(一)研究对象新

(二)研究视角新

第一章 网游亚文化的群体表征

第一节 “玩”的风格

第二节 作为抵抗的意义“生产”

第三节 网游世界的虚拟认同

第四节 社会的刻板印象

小结

第二章 网络直播的媒介文化阐释

第一节 平民主导话语

一、信息传播摆脱“媒介的压力”

二、用户需求主导信息生产

三、小众内容大众化

第二节 用户生产内容

一、用户的时空同步性

二、直播过程的互动性

三、内容文本的多元性

第三节 意义的双向传递

一、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

二、更加真实的临场感

三、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重叠

小结

第三章 网络游戏直播的网络民族志深描

第一节 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研究样本及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方案

第二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用户

一、主播

二、观众

第三节 网络游戏直播影响下的网游亚文化转向

一、网游亚文化的空间转向

二、网游亚文化的风格转向

小结

第四章 主流文化语境下网络游戏直播的困境与突破

第一节 网络游戏直播对主流文化的冲击

一、内容生产机制的冲击

二、传播接收机制的冲击

三、媒介伦理的冲击

第二节 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游戏直播的规训

第三节 商业体系对网络游戏直播的操控

第四节 主流文化语境下网络游戏直播的生存之路

一、改进技术,完善“把关”机制

二、促进主播职业规范化,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三、转变管理理念,实行引导与监管并重

四、探索多元商业模式,维持亚文化长久生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依托流媒体技术支持信息实时交互传播的新媒介,网络直播从出现到形成泱泱大势,不过三年。然而在这短短的两三年间,其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和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当前,网络直播已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信息传播的实时性,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既可以打开任何直播间观看他人的直播影像,也可以随时为自己开通直播间成为主播。在网络直播中,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几乎是同步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传播的过程,这大大提高了用户接收信息的“新鲜”程度。在实时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强交互性是网络直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实时性使得信息传播彻底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由于没有延迟,用户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这种强交互性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加真实的身体在场感。
  本文选取网络游戏直播与网游族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以网络游戏直播对网游亚文化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重点探讨网络游戏直播影响下,网游亚文化的新面貌。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详细阐述了网游亚文化的群体表征、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媒介特征。网游亚文化是一种“玩”的文化,其群体表征主要包括娱乐化的抵抗、在意义“生产”中建构自我、在网游世界中获得虚拟认同和归属以及“失足青年”的社会刻板印象;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具有平民主导话语、用户生产内容、意义双向传递的特点。网络民族志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网游族与网络游戏直播的长期田野式观察,寻找网络游戏直播用户和网游族的交集,并对其生活方式、文化表征进行深描。在网络游戏直播影响下,网游亚文化经历了从网游世界到网络直播间、从“线下”到“线上”、从“小众”到“普泛”的空间转向。另外,网游族群体认同和社会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最后,论文简要阐述了网络游戏直播在主流文化语境下的生存困境,在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和商业体系介入的双重“收编”之下,网络游戏直播要保持生命力,还需要不断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