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研究
【6h】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主要内容

2.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文献研究法

(五)创新尝试和不足之处

1.创新尝试

2.不足之处

一、理论建构:在政府回应机制创新中嵌入互联网思维

(一)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互联网思维

1.企业家眼中的互联网思维

2.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素

3.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界定

(二)互联网思维演变中所体现的公共价值

1.互联网思维适应于经济社会转型而兴起

2.互联网思维崇尚民主、开放、平等精神

3.运用互联网思维需要坚持理性的批判精神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分析路径

1.政府回应机制的分析维度

2.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的分析框架及其结构

(四)互联网思维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的内在逻辑

1.用户思维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2.大数据思维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3.平台思维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4.迭代思维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二、用户思维:重塑政府回应的基本理念

(一)现行政府回应机制中用户思维的体现

1.重视公众需求的回应

2.用户体验尚欠极致

3.互动模式有待畅通

4.存在被动回应等问题

(二)基于用户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1.落实公民至上的政府回应理念

2.增强政府回应的用户体验

3.构建多元化的公共参与渠道

4.完善政府回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大数据思维:改进政府回应的决策工具

(一)大数据在政府回应机制中的应用现状

1.大数据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2.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

3.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欠充分

4.政务类智库发展相对滞后

(二)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1.建立民意信息采集机制

2.建立舆情预警监测机制

3.完善信息公开共享机制

4.建立信息综合开发机制

四、平台思维:拓展政府回应的传播媒介

(一)政府回应平台的发展现状

1.政府回应平台建设较为完备

2.新旧政务媒体平台整合不足

3.回应平台绩效水平有待提升

4.平台建设标准尚欠统一规范

(二)基于平台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1.完善“双微联动”的回应机制

2.构建政府回应平台的整合机制

3.打造政府回应平台的协作机制

4.规范政府回应平台的建设标准

五、迭代思维:推进政府回应的组织变革

(一)现行政府回应机制中的组织结构

1.类科层制的组织形态

2.相对落后的能力建设

3.较为封闭的决策议程

4.亟待提升的组织效能

(二)基于迭代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

1.提升公务人员的素质与回应能力

2.营造协作创新的组织文化环境

3.加快政府回应的业务流程再造

4.推动政府回应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六、余论:超越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的“互联网陷阱”

(一)超越互联网的安全陷阱

(二)超越网络官僚主义陷阱

(三)超越大数据的工具依赖陷阱

(四)超越“网民即全民”的回应对象误认陷阱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信息社会逐步形成,互联网也不再单纯地被视作一种技术工具,而是在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悄然渗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并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合作、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正在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行政、文化的转型。网络政治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政治参与的不足,降低了公民参与的门槛,激发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给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国各级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主动接纳网络民意诉求,通过搭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政务信息平台,回应公众诉求,引导网络舆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由之而来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和碎片化现象日益凸显,使得政府回应的外在压力陡然增大,“倒逼”政府须主动对其回应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发现,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与需求,与当前政府回应能力与回应机制建设水平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落差”,此种矛盾状态也是当前公共危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之一,不但挑战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而且也蕴藏有创新政府回应机制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基于政府回应机制创新不能脱离网络社会的特殊场域,以及互联网及其技术与思维逻辑的认知展开。
  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论述构成了本文界定互联网思维内涵的起点。通过对互联网思维主流观点和基本共识的分析,结合政府回应所处的网络情境,本文从互联网思维中提炼出了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迭代思维四个核心要素,并从政府回应机制的回应理念、决策工具、回应平台、回应组织四个维度,对政府回应机制中体现上述四个互联网思维核心要素的现状进行了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新政府回应机制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政府回应机制创新必须且必然要崇尚和体现互联网思维,但也要警惕“互联网陷阱”对政府回应机制系统创新和整体效能的侵害。
  本文认为,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政府回应机制创新中,须汲取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基本理念,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协作共治,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政府回应机制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以公共诉求为导向,坚持公民至上的理念,重视用户体验,主动追求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须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挖掘、分析,及时了解民众诉求,增强政府回应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须积极拓展政府回应平台,整合政务信息平台,增强平台之间的联动效应,规范政府回应平台的建设标准,形成高效快捷的政府回应平台体系;须通过政府回应组织变革,提升政府回应人员的素质能力,推进政府回应业务流程再造,构建扁平化的政府回应组织,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同时,政府回应机制的创新还需要警惕和超越互联网的安全陷阱、网络官僚主义陷阱、大数据的工具依赖陷阱,以及“网民即全民”的回应对象误认陷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