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落根”:土地改革运动时期搬家贫农的政治参与动机研究——以四川省仪陇县D乡土改口述史为依据
【6h】

“落根”:土地改革运动时期搬家贫农的政治参与动机研究——以四川省仪陇县D乡土改口述史为依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政治参与

(二)政治参与动机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五、研究对象简介

(一)搬家贫农界定

(二)研究区域情况

第二章 “无根可依”:产权和话语权缺失导致无法参与

一、佃地为生:无地可种导致流动的处境

(一)佃地先交押租,无押不成佃

(二)“死租”没得少,交不上租被迫退佃

(三)不跟财主搞好关系,他不给租地

(四)“上屋搬下屋,搬折一箩筐”

二、无处可说:村落话语权力体系的局外人

(一)“我们和富人打不到堆”

(二)搬家子哪有资格做保甲长

(三)村里的族外人,“遭欺负了没人帮”

第三章 “有根可盼”:土改政策下将信将疑的踌躇参与

一、土改风声,分地近在眼前

(一)恶霸“遭敲了砂锅”

(二)“黑脸”的工作同志

(三)“光杆儿”当了农会主席

(四)大会动员,土改露真容

二、猜疑观望,分地哪有这么容易

(一)财主租地,几百年的历史了

(二)1933年中国共产党战略失策的阴影

(三)减退不彻底,对一些地主“宽宏大量”

(四)村里无祖业,“可能搞不到”

第四章 “为根而动”:观念转变下的热情参与

(一)“工作队的同志到我屋里来了好多回”

(二)地主的土地是剥削来的

(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我们分到土地

二、给予身份,自报互议阶级成分

(一)小组会议,“比格格’’评成分

(二)“我是个穷搬家子,成分不怕哪个评”

三、集中矛头,打垮旧权威

(一)“抬地主家的财产跑在前面”

(二)地主家没有挖不出的浮财

(三)“啥时候都不能给地主说好话”

四、田地平均,“大家的马儿大家骑”

(一)孤儿寡母多分点,大家一起评

(二)守着插竹块分田地

(三)田分匀净了,“没啥可争”

五、地位凸显,融入村庄政治生活

(一)入社不能掉队

(二)搬家子当上了村里的干部

(三)贫下中农是亲人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一、搬家子的政治参与表现为一种理性行为

二、搬家子的政治参与理性源于对经济利益和身份意识的考量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是要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对于搬家子而言,他们是土地改革运动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其参与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情应该是十分高涨的。但是,通过对四川省仪陇县D乡十余位土地改革运动亲历者的访谈以及查阅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文献资料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搬家子不但没有表现出热情参与,反而在土改来临时呈现出犹豫观望的态度和行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搬家子产生了这样的行为?其政治参与主要的动机是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前、土地改革运动初期和土地改革运动中后期三个阶段,细致地还原搬家子在土地改革运动过程中的政治参与行为,深入地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土地改革前,搬家子依附于地主而生活,无地使其处境艰难并且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土地改革初期,利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他们出现了犹豫观望的政治行为;土地改革中后期,通过政策导入以及自身观念转变,他们对土地、身份和利益有了新的认识,并且热情参与到土改之中。因此,在土改初期,基于对将有土地和将有身份这一现实的理性抉择,搬家子选择犹豫观望,而其政治参与的动机主要来自于经济利益和身份意识两个方面的权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