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候变化对东北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6h】

气候变化对东北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选题依据

1.1气候变化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子

1.2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需要

2研究意义

2.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重要性

2.2气候变化对东北农业的影响

2.3 GIS技术在研究作物生产潜力方面的优势

3研究进展

3.1农业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3.2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3.3农业资源利用相关进展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研究特色

第二章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1气象数据

1.2基础数据

2研究方法

第三章太阳辐射能的计算及时空变化

1太阳辐射值计算公式的推导

1.1方法介绍

1.2推算结果

2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1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

2.2太阳辐射的时间演变

3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

3.1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

3.2日照时数的时间演变

第四章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

1稳定通过10℃持续日数的时空变化

1.1稳定通过10℃持续日数的空间分布

1.2稳定通过10℃持续日数的时间演变

2稳定通过10℃的积温的时空变化

2.1稳定通过10℃积温的空间分布

2.2稳定通过10℃积温的时间演变

3生长季平均温度的时空变化

3.1生长季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

3.2生长季平均温度的时间演变

第五章水分条件的时空变化

1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1.1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1.2年降水量的时间演变

2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2.1生长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2.2生长季降水量的时间演变

3稳定通过10℃期间降水的时空变化

3.1稳定通过10℃期间降水的空间分布

3.2稳定通过10℃期间降水的时间演变

4降水集中指数的分布情况

第六章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

1各级生产潜力的计算

2不同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

2.1作物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2.2作物生产潜力的时间演变

第七章作物增产潜力及资源利用率分析

1作物气候增产潜力的空间变化

2农业生产对资源转化率的分析

第八章结论与思考

1结论

2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对农业和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本论文收集了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72个气象站点的光、热、水等气象资料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及产量资料,使用GIS技术,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 1961-2004年的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机制法”为基础,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的逐级订正,估算了该区玉米、水稻和大豆生长季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1)44年来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年总辐射值及作物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值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太阳日照时数时空变化与总辐射变化大致相同。(2)年稳定通过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及生长季月平均气温在44 年中都呈上升趋势;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及生长季月平均气温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情况。(3)从1961年至2004年,全年及生长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情况,最高值主要集中在辽宁东部;各省西部地区均为降水缺乏区域,降水的地区差异大;44年中降水集中指数明显减小。(4)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导致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下降,但由于温度的明显上升,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各地光合生产潜力空间差异不大,光温生产潜力呈由西向东减少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呈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5)玉米气候增产潜力高值区主要在辽宁省,水稻气候增产潜力最大区在东北三省西部及牡丹江与延吉一带,大豆气候增产潜力高值区在辽宁大部及吉林省延吉一带。各地主要作物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差别较大,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地区,资源利用率水平不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