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omparative Study of AIDS Response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HIV Stigma and Advocacy
【6h】

Comparative Study of AIDS Response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HIV Stigma and Advocacy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List of Abbreviations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Tables

Terminology

1.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roblem with the Statement

1.3 Research Aim and Objective

1.4 Research Questions

1.4.1 Principle question

1.4.2 Sub-questions

1.5 Research rationale/significance

1.6 Overview of Sub-Saharan Africa

1.7 Research Methodology

1.8 Research Outlines

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HIV/AIDS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2.1 Introduction

2.2 HIV/AIDS-Origin And Spread

2.3.HIV/AIDS The Sub Saharan Africa Context

2.4.HIV/AIDS-The Chinese Context

2.5.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China and Sub Saharan Africa HIV/AIDS

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Sub-Saharan African Response to AIDS

3.1.Introduction

3.2.Sub-Saharan Africa AIDS Response

3.3.Chinese AIDS Response

3.4.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AIDS response

3.5 Chinese Advocacy Anti HIV

3.6 Sub Saharan Africa Advocacy Anti HIV

3.7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China and Sub Saharan Africa Advocacy Anti HIV

4.Research Survey Framework

4.2.Survey Framework Development

4.3.Research Design And Strategy

4.4.Population,Sample And Data Collection

4.5.Instrument Development

4.6 Modeling,Data

5.1.Results

5.2.Discussion and Summary

5.3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Situation of HIV/AIDS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5.4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Sub-Saharan African Response and Advocacy Strategies Towards HIV

5.5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s Perception of Effectiveness or Ineffectiveness of HIV/AIDS Campaigns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5.6 Causes of the AIDS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5.7 The Consequences of AIDS in China and Sub-Saharan Africa

6.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6.1.General Conclusion

6.2.Recommendations

6.3 Sugges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cknowledg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es

展开▼

摘要

该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府和社会对艾滋病及其污名的应对和倡导。在本文中,研究目标的达成与后续章节中提出的有效理论的撰写,主要基于过往与当前的研究,及对重要变量的确定。该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广泛回顾,包括传统研究和最新研究文献,对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这种危险的疫情是从发展中国家演变而来,然后传播到世界上贫穷和欠发达国家。研究还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状况远比中国严重,因此拥有高效有效的应对和宣传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借助回顾该领域内传统及最新的相关文献,并在数据和数量层面分析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首先,邓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倡导的提高艾滋病预防意识的有效性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防治专家的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本文研究了解决艾滋病患者污名的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选定国家应对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有效性。然而,就中国而言,为提高艾滋病预防意识而开展的宣传有效性对艾滋病防治专家的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应对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性,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以应对艾滋病患者的污点问题。综上,在这两个地区,选定国家提高艾滋病预防意识的效果对艾滋病防治专家的满意度影响最大,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影响力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更大。
  根据绝对程度灰色关联分析(ADGIA)模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医疗专家对艾滋病防治的满意度与选定国家提高艾滋病预防意识的成效性密切相关。其次是改善艾滋病患者耻辱感的政府政策的效果,以及选定国家应对艾滋病传播的成效。根据绝对程度灰色关联分析(ADGIA)模型,在中国,医疗专家对艾滋病防治的满意度与对抗与艾滋病患者污点的政府政策的效力最为密切,其次是应对艾滋病的传播和倡导艾滋病预防宣传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战略和方法是有效的。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能够实施各种政策和措施,例如,不同群体之间的感染率大幅度降低,例如从母亲到儿童。该国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建立在科学证据基础上的战略,并继续采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被视为有争议的方法,例如针对同性恋的方案。简而言之,影响公众对防治艾滋病活动在中国有效性认识的一些因素包括感染率的降低,科学方法在抗击艾滋病方面的应用以及人们对艾滋病认识的提高,这些都是政府成功的指标。
  该研究是评估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宣传和应对策略研究的先行者。此外,这也是灰色系统理论第一次被用来分析这个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KONE DOUNAMBA;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国际关系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胡宗山;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对外关系;
  • 关键词

    中国; 艾滋病; 非洲国家; 预防宣传;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2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