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历史科学”思想研究
【6h】

马克思“历史科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存疑

四、本文写作思路与创新点

(一)写作思路

(二)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历史科学”是一门“科学”

一、为什么是“科学”?

二、马克思的“科学”是什么?

(一)“科学”的表现形式

(二)“科学”的内在本质

三、马克思的“科学”如何出场?

(一)“从天国降到人间”到“从人间升到天国”

(二)“非人的科学”到“关于人的科学”

第二章 马克思“科学”何以成为“唯一”?

(二)康德:“我思”是“我”

(三)黑格尔:“我思”是“我在”

二、历史科学之科学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逻辑起点

(二)历史科学的历史展开

(三)历史科学的现实变革

三、历史科学之“唯一性”澄明

(一)“感性”原则与“活动”原则的实践性统一

(二)“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想”的历史性统一

(三)“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统一

第三章 科学“唯一性”如何保证?

(二)“人们之所以有历史,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生活”

(三)“任何生产力都是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结果”

二、科学“历史性”原则之表现

(一)“为人的存在”

(二)“条件性”与“暂时性”

(三)“自否定的生成性”

三、“历史科学”的重新释义

(一)以“实践”为存在基石的理论

(二)以“历史性”为根本规定的科学

(三)对人的感性的本质力量的历史性阐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的关注热度,大部分学者起始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的定位讨论。但是这种学科性质的讨论本身就是马克思自己所反对的。“历史科学”作为一个历史的、论战式的观念,有它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定和现实旨趣。厘清“历史科学”概念在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逻辑展开,对于我们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无疑有着肃清迷雾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的“科学”概念根源于德国古典传统的科学精神Wissenschaft。在词源上指涉“知识”与“学问”。在一般唯物论语境中,“知识”来源于“感觉”与“经验”,是人们以理性的研究方法关于外在的“感性世界”的认识与把握,但在本质上其仍然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与传统唯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视域中的“感性世界”并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人的“感性活动”逐步生成的。它产生于实践,验证于实践,也指向于实践。马克思将人们对于“感性世界”的把握从“天国”降到了“俗世”,将“非人的知识”转变成为“关于人的科学”。科学被合理解释为对人自身的“实践过程”的认知与说明,或者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说明与确证;
  之所以“历史科学”被称之为“唯一的”科学,就在于马克思解开了近代以来迟迟未解的“主客分离”的理论难题。而消弭“主客分离”之关键就在于马克思所提出的以“感性活动”为存在基础的实践原则。寓于“自然界转变为人”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立足于“感性活动”,不仅将“自然界的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然界的本质”熔铸于社会实践之中,并且还将“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统一成他所唯一承认的“一门科学”;如此,马克思实现了关乎“科学”之“感性”原则与“活动”原则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想”的统一,以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原则实现了科学的“唯一性”证明,但这种“唯一性”并不是没有条件与前提的,相反它必定是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性”之中进行考察的。可以说,科学起始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实践,趋向于“人向人的复归”的历史。它在本质上是实践,同时也是“人”的实践,因而也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以及“生成”的实践,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将“历史科学”总结为:以“实践”作为存在基石,以“历史性”作为根本规定,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说明与确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