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环境中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多重适应性——基于对中部E省的考察与分析
【6h】

制度环境中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多重适应性——基于对中部E省的考察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背景与既有研究

(一)农村社区的“低效率”现象

(二)关于“低效率”的两种解释

1.共同体的研究取向

2.政权实体的研究取向

3.对两种取向的分析与评价

二、视角引入与研究设计

(一)趋同现象的组织学分析

1.理性神话的单向度影响

2.组织域层面的网络关系

3.组织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

4.对趋同现象的基本解释

(二)制度环境中的农村社区

1.农村社区所面临的制度环境

2.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多重适应性

(三)案例背景与研究设计

1.案例背景与资料来源

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三、E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化过程

(一)E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环境分析

1.对政策文本的梳理分析

2.基于经济效率与政治效率的模型建构

(二)E省农村社区的制度化过程

1.“强投入—强考核”与规则强制

2.“强投入一弱考核”与效率激活

3.“弱投入一强考核”与政治动员

4.“弱投入一弱考核”与上下合谋

(三)双重机制影响下的制度化机制

四、E省农村社区的组织适应性模式及其结果

(一)E省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利益与行动

1.规则强制下的灵活变通

2.效率激活下的消极应付

3.政治动员下的组织创新

4.上下合谋下的横向模仿

(二)E省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适应性模式及其特征

1.E省农村社区的组织适应性模式

2.E省农村社区建设的适应性特征

五、组织适应性:客观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绩效与困境

(一)组织多重适应性与政策目标的达成难题

(二)走向灵活开放的农村社区建设

六、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国家2006年开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农村社区中设施空置、制度空转、机构悬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低效率的现象不但没有在国家“因地制宜”的政策导向下得到缓解,反而在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蔓延。现有的两种研究取向从共同体和政权实体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些理论化或技术化的解释。但由于缺乏中观视角的机制研究,这些研究无法理解农村社区的实际行为动机。
  本文引入了组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区分了建构于效率机制之上的组织环境以及建构于合法性机制之上的制度环境,认为组织会受到组织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双重影响。受制度环境影响的过程被称作制度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形式,其结果就是组织结构与实际运行的分离、强化组织成员的信心和善意以及仪式性的检查和评估。
  但在中国语境中,党的领导以及政府主导这一最大的政治现实使得农村社区在制度环境中的制度化过程远比强制、模仿和规范要复杂。基于经济效率与政治效率建构的分析框架,在对中部E省农村社区建设过程进行分析观察时发现,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建设事务可能存在不同的制度化机制,包括规则强制、效率激活、政治动员以及上下合谋。应对这些制度化机制的过程就是农村社区的适应性过程,呈现出了灵活变通、消极应付、组织创新以及横向模仿四类,构成了农村社区在制度环境中的多重适应性。多样化的适应行为对农村社区在结构层、机制层、决策层和行为层上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组织结构趋于理性化、建设机制上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并存、组织决策上的效率至上、组织行为上的因事而异。这种多重适应性在政策执行层面则导致了政策目标的达成难题,一些行为延缓了目标达成进程,同时还有一些使得组织行为严重偏离了政策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