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人物论
【6h】

历史人物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历史人物”概念辨析

(一)与相关概念的区分和鉴别

(二)历史人物的特征

(三)历史人物的定义

二、“历史人物”概念的外延

第三章 历史人物发挥作用条件和方式

一、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历史前提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

(二)社会分工

(三)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

(四)社会需要

三、个人成长环境

(一)文化教育环境

(二)成长中的逆境与顺境

(三)人生机遇

四、个人主观条件

(一)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知识与能力

(三)个人需要和动机

五、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二)历史人物与一定集团、政党、阶级的关系

(一)实践是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源泉

(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结合是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三)历史事件的发起者、组织者、指挥者

(四)社会现象的典型脸谱

第四章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与标准

一、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矛盾现象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一)几种评价标准述评

(二)历史作用标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倾向

(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第五章 历史人物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历史人物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认识价值

(二)政治价值

(三)思想价值

(四)教育价值

二、影响历史人物价值发挥的不利因素

(一)错误思潮的同化效应

(二)部分文学影视作品胡编乱造

(三)网络时代去个性化行为的消极后果

三、更好地发挥历史人物当代价值的举措

(一)深化对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

(二)加强唯物史观教育

(三)强化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监督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闻名于世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做出突出贡献而名垂青史,或因开历史的倒车而遗臭万年,总之他们都在历史的画卷上以个人印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这笔历史遗产,有必要从理论上理性地看待,给予客观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离不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人物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从历史人物的概念、发挥作用的条件、评价标准以及当代价值几个方面来阐述历史人物理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通过把“历史人物”和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对历史人物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历史人物”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寻求讨论问题的共同语境;第三章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讨论历史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条件,阐述了历史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历史前提,即历史规律的存在,又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阐明历史人物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其中又按一般性、特殊性和个别性分别阐述了历史人物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成长环境条件和个人主观条件,探寻历史人物是如何在特定条件下,以个人特点,包括才能、性格、爱好、需要、利益、实践行动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第四章主要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首先从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矛盾现象引出评价原则,再对几种评价标准进行评述,然后从科学性和价值性两个方面论证历史作用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一章,针对历史人物研究的当代价值做出一些探讨,挖掘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阻碍历史人物当代价值发挥的一些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
  全文力求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澄清有关历史人物的理论问题,同时对历史人物的当代价值的发挥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引导大众正确看待历史人物,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做到鉴古知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