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新生适应水平调查及班级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
【6h】

大学新生适应水平调查及班级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2.1 研究方法

2.2 适应的研究

2.2.1 适应的概念

2.2.2 适应的类型

2.3 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

2.3.1 大学新生适应的概念

2.3.2 国内大学新生适应研究现状

2.3.3 国外大学新生适应研究现状

2.4 班级团体辅导的研究

2.4.1 团体辅导的概念和类别

2.4.2 班级团体辅导的概念

2.4.3 班级团体辅导的优势

2.4.4 班级团体辅导的研究现状

2.4.5 班级团体辅导与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3.1 实验的目的与假设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法

3.3.2 心理量表法

3.3.3 数据分析法

3.4 被试的确立

3.4 测量工具

3.4.1 测量工具的信度检验

3.4.2 测量工具的效度检验

3.5 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的研究结果

3.5.1 大学新生适应水平

3.5.2 性别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3.5.3 生源地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3.5.4 独生子女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3.5.5 调剂生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3.5.6 专业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2 研究思路

4.3 研究方法

4.4 被试的选择

4.5 测量工具

4.6 班级团辅方案制定依据

4.6.1 量表依据

4.6.2 数据依据

4.6.3 理论依据

4.7 班级团体辅导方案

4.8 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

4.8.1 班级团体辅导实施者的基本情况

4.8.2 第一次活动,“Nice to meet you”

4.8.3 第二次活动,“你好,我的朋友”

4.8.4 第三次活动,“拥抱我的新生活”

4.8.5 第四次活动,“我的未来我做主”

4.8.7 第六次活动,“离别不说再见”

4.9 研究结果量性和质性分析

4.9.1 实验班的新生适应水平在前测和后测分数上的比较

4.9.2 对照班的新生适应水平在前测和后测分数上的比较

4.9.3 实验班的新生适应水平与对照班的新生适应水平在后测分数上的比较

4.9.4 实验班的新生适应水平在前测与追踪测分数上的比较

4.9.5 班级团体辅导单元评价表的成员评分结果

4.9.6 班级团体辅导单元评价表内容分析

4.9.7 观察员的观察情况

4.9.8 辅导员的评价

5 讨论

5.2.2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困扰的干预效果讨论

5.2.3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专业与职业期望困扰的干预效果讨论

5.2.4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独立生活困扰的干预效果讨论

5.2.5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资源与信息利用困扰的干预效果讨论

5.2.6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学习困扰的干预效果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2.1 研究的创新处

6.2.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是和以往的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大学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例如学生要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自觉在课余时间保持学习等。同时,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也与高中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学新生将面临着比高中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例如宿舍关系、社团关系等。对于新生而言,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对他们能否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学新生普遍存在高校生活适应不良的表现,包括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次研究主要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情况展开调查,并且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开展以“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水平”为主题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探究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主要用到的调查工具和测评工具为王才康于2002年修订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调查对象和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对象为湖北工业大学2017级入学的大一新生。本研究分为两个子研究。
  研究一:在2017年10月,选取湖北工业大学2017级372名大一新生,并利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对他们的适应水平进行调查,最终通过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来了解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整体的适应情况,并通过数据对比考察新生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上的总体适应水平和不同维度的适应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是否存在适应差异。
  研究二:在2017年11月至12月份期间,在湖北工业大学开展以“提高新生适应水平”为主题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并在所有新生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此次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同时选取一个与实验班同质的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共接受了6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在此期间对对照班级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利用spss21.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实验班的前测和后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对照班前测和后测以及实验班前测和追踪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新生适应水平的干预效果以及这种效果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