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子标记在侧耳属菌株分类中的应用
【6h】

分子标记在侧耳属菌株分类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1蕈菌遗传资源及其分类学研究进展

1.1蕈菌遗传资源(mushroom genetic resources, MGRs )

1.2蕈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2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侧耳属菌株的形态学分类

1概述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侧耳属菌株的ISSR标记的分子分类

1概述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侧耳属菌株的RAPD标记的分子分类

1概述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是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了重复序列间区DNA标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等技术,研究了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一株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菌丝体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双孢蘑菇与侧耳属菌株形态特征明显不同,分别位于不同的属。鲍鱼菇与侧耳属其他菌株形态特征区别较大,单独构成一种。16号秀珍菇和凤尾菇形态特征十分相似,两者应为一个种。而其它菌株与糙皮侧耳、佛罗里达侧耳近似。 2.供试菌株RAPD标记的研究结果:使用S系列随机引物筛选后的的7条引物S22、S23、S30、S61、S62、S78、S79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78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上将侧耳属菌株分八组,第Ⅰ组:1号、2号、3号糙皮侧耳、栎侧耳、13号和14号佛罗里达侧耳、台湾秀珍菇;第Ⅱ组:15号秀珍菇、日本秀珍菇、美味侧耳;第Ⅲ组:平802;第Ⅳ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第Ⅴ组:黄白侧耳、小白平菇、华平97;第Ⅵ组:凤尾菇、16号秀珍菇;第Ⅶ组:平科大杂优、平8804;第Ⅷ组:鲍鱼菇。 3.供试菌株ISSR标记的研究结果:ISSR引物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由相似系数聚类结果可以在0.71水平将侧耳属菌株分为四组:4号阿魏蘑,5号白阿魏蘑,6号杂交阿魏蘑位于第Ⅱ组;凤尾菇,16号秀珍菇位于第Ⅲ组;鲍鱼菇位于第Ⅳ组;其他供试菌株位于第Ⅰ组。同时利用引物P1对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一条约1.3Kb片断,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n的存在。 基于侧耳属菌株的形态特征、ISSR和RAPD标记的结果,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鲍鱼菇单独作为一个种,与其他侧耳属的种遗传距离较远。 21号和3号糙皮侧耳间、13和14号佛罗里达侧耳间几乎无差异,而且它们的关系很近,由此认为四者是同种而冠以不同名称的菌株。 3凤尾菇和16号秀珍菇无论是形态特征还是分子分类结果都显示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认为两者是一个种的不同名称。 4形态特征相似的一些菌株,例如阿魏蘑、白阿魏蘑和杂交阿魏蘑使用分子标记证明它们是一个种的不同名称;15秀珍菇、日本秀珍菇、台湾秀珍菇和美味侧耳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有可能前三者是美味侧耳的栽培菌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