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温度下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6h】

不同温度下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1前言

1.1立题背景与意义

1.2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中的应用研究

1.2.1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1.2.2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中的药动学研究现状

1.2.3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中的残留消除研究现状

1.3麻保沙星研究进展

1.3.1麻保沙星的结构特点

1.3.2麻保沙星药效学研究进展

1.3.3麻保沙星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1.3.4麻保沙星的残留研究进展

1.3.5麻保沙星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3.6麻保沙星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影响水产动物药动学和残留消除的因素

1.4.1药理因素

1.4.2动物因素

1.4.3环境因素

1.5研究内容及目标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目标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试验动物

2.1.2药品与试剂

2.1.3仪器设备

2.2定量方法

2.2.1所需试液的配制

2.2.2色谱条件

2.2.3血浆样品的处理

2.2.4组织样品的处理

2.2.5血浆标准工作曲线

2.2.6组织标准工作曲线

2.2.7方法学验证

2.2.8鲫血浆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测定

2.3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

2.3.1动物分组、给药与采样

2.3.2药物动力学分析

2.4药物残留试验设计

2.4.1动物分组、给药与采样

2.4.2药物残留分析

2.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结果

3.1定量方法

3.1.1麻保沙星的色谱行为

3.1.2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3.1.3回收率、准确度以及精密度考察数据

3.1.4灵敏度考察数据

3.2药物动力学数据分析

3.2.1单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分析

3.2.2多次重复给药的参数计算

3.3药物残留数据分析

3.4休药期的计算

4讨论

4.1麻保沙星在组织中的分离提取

4.2色谱条件的选择

4.3给药方式的选择

4.4药物动力学

4.5给药方案的制定

4.6药物残留

4.7休药期的制定

4.8消除曲线的双峰现象

5结论

5.1建立了麻保沙星在鲫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检测方法

5.2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并制定了临床给药方案

5.3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制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休药期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在15℃和25℃两种水温条件下,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残留消除规律。样品用内标法定量,通过液-液萃取、氮气吹干、浓缩等步骤进行前处理,麻保沙星含量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本研究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90以上。平均萃取回收率;血浆中在90%以上;胍肉、肝胰脏和肾脏中均超过80%;皮肤中在73%以上。各组织中相对回收率的值在85%-115%之间,准确度高。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麻保沙星在鲫血浆、肌肉、皮肤、肝胰脏和肾脏中的检测限分别为0.02μg/mL、0.02μg/g、0.025μg/g、0.02μg/g、0.025μg/g;定量限分别为0.05μg/mL、0.05μg/g、0.0625μg/g、0.05μg/g、0.0625μg/g。 对鲫以10mg/kg·bw的剂量单次口灌麻保沙星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麻保沙星在鲫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半衰期长,水温对药物在鲫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影响显著。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在两个水温条件下的药时数据均符合有吸收二室开放模型,15℃条件下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0.36h;分布半衰期(t1/2a)4.48h;达峰时间(Tmax)1.74h:峰浓度(Cmax)6.43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50.75h;表观分布容积(Vd/F)1.36L/kg;清除率(CLb)0.03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01.80μg·h、mL。25℃条件下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0.23h:分布半衰期(t1/2α)0.87h;达峰时间(Tmax)0.78h:峰浓度(Cmax)8.36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25.05h;表鼹分布容积(Vd/F)0.87L/kg;清除率(CLb)0.05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82.80μg·h/mL。 在药物残留研究中,以10mg/kg·bw·d的剂量连续3d口灌给药后,于最后一次给药后的3、10、24、48、72、96、144、192、240、312h采集肌肉、皮肤、肝胰脏和肾脏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麻保沙星的消除较高温条件慢,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3d仍能在各组织中检测到药物,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最高。与其他三种组织相比,皮肤中药物消除最慢,建议将其作为麻保沙星在鲫体内的残留靶组织。 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在15℃2以5.46mg/kg·bw的剂量每2d经口给药一次、25℃以4.41mg/kg·bw的剂量1d经口给药一次可达到理想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为确保食品安全,建议体药期在15℃不低子68d,在25℃不低于30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