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农化背景下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研究——以福建龙岩农村地区为例
【6h】

非农化背景下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研究——以福建龙岩农村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回顾

1.2.1女性家庭地位研究成果

1.2.2非农化对女性家庭地位影响研究成果

1.2.3简要评述

1.3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

1.3.1本研究的目的

1.3.2本研究的意义

1.3.3本研究的创新

2研究设计

2.1研究理论依据和核心概念

2.1.1理论依据

2.1.2核心概念界定

2.2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2.2.1研究内容

2.2.2研究假设

2.2.3研究思路

2.3研究方法

2.3.1抽样方法

2.3.2资料收集方法

2.3.3资料整理方法

2.4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4.1调查区域情况

2.4.2样本情况

3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现状分析

3.1非农化背景下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现状分析

3.1.1农村女性自主权状况

3.1.2农村女性决策权状况

3.1.3农村女性支配权状况

3.1.4农村家庭分工状况

3.2不同非农化水平家庭中女性地位差异分析

3.2.1女性发展自主权差异明显

3.2.2女性在部分家庭事务决策权中差异明显

3.2.3农村家务分工差异甚微

3.3小结

4农村女性家庭地位影响因素分析

4.1个人因素

4.1.1资源

4.1.2个人社会性别观念

4.2家庭因素

4.2.1家庭结构

4.2.2家庭居住方式

4.3社会因素

4.3.1经济因素

4.3.2文化因素

4.4.小结

5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社会性别分析

5.1社会性别理论为家庭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5.1.1社会性别理论

5.1.2社会性别理论与两性角色地位研究的关系

5.2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家庭地位分析

5.2.1家庭主导权

5.2.2家庭分工

5.3小结

6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2对策与建议

6.3研究讨论

6.4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农村非农化趋势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尤其以男性劳动力转移为主,农业生产呈现女性化趋势。笔者关注在此非农化背景下福建龙岩农村地区已婚女性的家庭地位状况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述该地区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现状特征,探索家庭地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形成机制,引入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特点。受家庭结构影响,代际权力淡化,家庭权力转向夫妻格局,并趋向平权化。女性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和丈夫共同享有财产权,拥有对家庭经济收入的支配权。经济发展条件下,女性从部分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村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家务劳动量受家庭生命周期影响,丈夫成为家务劳动有力的帮手。非农化水平不同家庭女性的发展自主权和部分家庭事务决策权有所差异。
   第二,影响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个人资源越丰富,个人社会性别观念越现代,女性在家庭中越处于有利的地位;家庭结构核心化简化了家庭关系,为女性提供了更自由和自主的空间;农村社区从夫居的主要居住方式制约着女性家庭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不足和传统性别文化意识与农村社区亚文化影响制约了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改善。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分析结果。男性在家庭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男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和家庭重大支出方面明显优势,女性仍然承担绝大多数家务劳动。
   第四,从“女性发展角度”提出改善女性家庭地位的途径,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培育先进性别文化,鼓励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同时提供缓解女性个人家庭压力的途径,通过教育和培训途径改变女性的个人资源劣势,正确评价女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