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研究
【6h】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1.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1.1.3 城乡统筹发展中保护农民利益势在必行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农用地

1.3.2 农用地使用权

1.3.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4.1 国内研究动态

1.4.2 国外研究动态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数据来源说明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土地产权理论

2.1.1 产权理论

2.1.2 土地产权理论

2.1.3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2.2 资源价值理论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3 农户风险理论

2.3.1 风险和不确定性

2.3.2 农户风险识别与决策理论

2.3.3 农户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3 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3.2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2.1 农户户主因素

3.2.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过程中的民主因素

3.2.3 农户获得谈判支挣隋况

3.2.4 种植业收益因素

3.2.5 补偿水平及补偿作用因素

3.2.6 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因素

3.3 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基本评价

3.3.1 户主个人特征与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情况

3.3.2 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情况

3.3.3 户主认知特征与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情况

3.4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4.1 模型设定

3.4.2 变量说明

3.4.3 估计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农民认知与制度需求

4.1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农民认知分析

4.1.1 农民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

4.1.2 农民对国家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权的认知

4.1.3 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方式认知

4.1.4 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额度的认知

4.1.5 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后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认知

4.1.6 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过程中村集体作用发挥的认知

4.1.7 农民对集体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款分配中地位的认知

4.1.8 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前后生活水平变化的认知

4.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需求

4.2.1 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的规定

4.2.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需求

4.3 本章小结

5 农户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的认知

5.1 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区域

5.1.3 问卷设计

5.1.4 抽样调查

5.1.5 样本基本情况

5.1.6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概况

5.2 风险损失的主要来源及构成

5.2.1 风险的主要来源

5.2.2 风险损失的主要构成

5.3 农户对风险损失的认知

5.3.1 农户对农用地在家庭收入中作用的认知

5.3.2 农户对补偿政策及补偿标准的认知

5.3.3 农户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导致环境污染的认知

5.3.4 农户对征地前后生活变化的认知

5.4 风险损失规避措施认知

5.4.1 农户户主对职业改变的认知

5.4.2 农户户主对非农就业市场的认知

5.5 本章小结

6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农户损失与面临风险估算

6.1 估算的主要方法和进展

6.1.1 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及进展

6.1.2 非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及进展

6.2 公共利益用途下的农地使用权征用的基本特征

6.2.1 政府强制性征用

6.2.2 征用区域的依附性

6.2.3 征用补偿的纯经济性

6.2.4 征用时间的有限性

6.2.5 征用用途的限制性

6.3 因公共利益需要发生农地使用权征用农户的经济损失估算

6.3.1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农户的经济损失构成

6.3.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与估算

6.4 因公共利益需要发生农地使用权征用农户的非经济损失估算

6.4.1 农用地固碳价值估算

6.4.2 农用地制氧价值估算

6.4.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非经济损失估算

6.5 因公共利益需要发生农地使用权征用农户的损失综合估算

6.5.1 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直接加总估算

6.5.2 农户最低受偿意愿(WTA)法估算

6.5.3 两种估算结果的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损失补偿对象及分配机制

7.1 补偿与土地产权的关系

7.1.1 土地产权的界定

7.1.2 土地产权的作用

7.1.3 补偿是对土地产权的尊重与保护

7.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损失补偿对象分析

7.2.1 土地使用权被征用农户

7.2.2 村集体

7.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损失补偿的分配机制

7.3.1 农户对村集体参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分配权力的认知

7.3.2 农户对村集体留用的补偿费在村与组之间再分配的认知

7.3.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分配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框架构建

8.1 国外临时性用地征用补偿经验借鉴

8.1.1 临时性用地征用补偿的法律规定

8.1.2 临时性用地征用复垦制度

8.1.3 临时性用地征用补偿纠纷解决

8.1.4 国外临时性用地征用补偿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8.2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框架构建的目标

8.2.1 农用地使用权人利益保护

8.2.2 耕地保护

8.2.3 粮食安全

8.2.4 社会稳定

8.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标准的制定

8.3.1 制定补偿标准的依据

8.3.2 制定补偿标准遵循的原则

8.3.3 补偿标准的制定方法与实践

8.4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的实现途径

8.4.1 补偿方式的选择

8.4.2 农用地使用权被征用农民获取补偿的途径与保障

8.4.3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产业支撑

8.4.4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机制创新

8.4.5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法律保障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讨论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迅速增加,建设用地需求大幅增长,农用地征收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行为因此而日渐频繁,直接导致农地非农化速度加快,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然而,无论是在学术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对农用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关注都非常高,研究成果丰富且在国家法律条文中都有专门的规定。相比之下,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虽然与农用地征收同时发生,却尚未得到学术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应有重视,尤其是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研究非常欠缺,在现有法律规定中更是只字未提。因此,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构建出合理的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土地产权理论、资源价值理论和农户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农户对现有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认知,为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同时,论文深入探讨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风险损失构成,通过拓展已有的估算方法估算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农户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以此作为制定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标准的唯一依据。最后,论文依据调查区域农户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认知及农民损失的估算结果,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框架、实现途径和法律保障,为湖北地区乃至全国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提供基本依据和决策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比较分析不同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农户特征。不同农户对待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态度存在着明显差别。本文利用笔者对湖北省4个市46个村30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农户特征(户主的个人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户主的认知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愿意农用地被征用的农户来说,不愿意农用地被征用的农户具有较低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征地民主认同度、较少获得谈判支持、较强烈地不满意征地补偿水平、较少拥有非农劳动技能和较难在本地实现转移就业等典型特征。
   (2)通过构建模型,识别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对征地后生活改善预期、农户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征用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户主是否有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对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是农户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3)农民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认知与制度需求。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农民对现有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认知,寻求现有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的完善提供了经验基础。与此同时,论文还从制度需求的角度探求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建设的关键点,为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框架奠定基础。
   (4)系统研究农民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构成及认知。本文把农民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分为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且采用简单而又通俗的问题了解农民对风险损失认知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损失认知:①农户对农用地在家庭收入中作用的认知;②农户对补偿政策及补偿标准的认知;③农户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导致环境污染的认知;④农户对征地前后生活变化的认知。结果发现,农户对部分风险损失认识不足,其风险认知能力较弱;同时,农户主观上对主要风险规避措施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限于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实际规避能力非常有限。
   (5)估算农民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面临的综合损失,并以此作为补偿标准制定的依据。实地调查发现,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普遍满意度不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征用补偿标准成为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的关键。为此,论文在总结了公共利益需要下农地使用权征用的基本特征的同时,系统梳理了已有文献关于农地价值的估算方法,并分别分析了各种估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本着科学性强、易于理解和实际操作的原则,采用了收益还原法的拓展形式估算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经济损失,采用固碳制氧价格法估算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非经济损失。最后,采用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直接加总的方法和农户最低受偿意愿(WTA)法估算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农户综合损失。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假定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期限为3年,估算得到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给农民带来的综合损失为59457元/亩。
   (6)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框架。论文从分析我国土地产权与补偿之间的关系入手,明晰我国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对象,即农用地使用权被征用农户和村集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对村集体参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分配的认知,并初步探讨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及其分配制度,使农用地使用权被征用农户和村集体在补偿分配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同时,借鉴国外临时性用地征用补偿的经验,系统阐述构建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框架的目标,包括:保护农用地使用权人的利益、加大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强社会稳定等。与此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标准的制定,包括:制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制定补偿标准遵循的原则和补偿标准的制定方法,并利用调查案例实际估算补偿标准与实际补偿标准进行比较。最后,从补偿方式的选择、农用地使用权被征用农户获取补偿的途径与保障、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产业支撑、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机制创新和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法律保障等角度阐述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制度的实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