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妇女组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新洲区的调查
【6h】

农村妇女组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新洲区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1.5 研究的创新

2 农村妇女组织化的现状

2.1 组织认知

2.2 组织需求

2.3 参与意愿

2.4 组织参与

2.5 组织环境

3 农村妇女组织化的影响因素

3.1 个人因素

3.2 家庭因素

3.3 社会因素

4 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4.2 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展开▼

摘要

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学界与政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劳动力的女性化特征日趋明显。农村妇女的组织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理论,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调查,对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本研究从组织认知、组织需求、组织意愿、组织参与行为、组织环境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妇女组织化的现状;其次,本研究分别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村妇女组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提升农村妇女组织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农村妇女的组织化问题较为突出。从组织认知来看,农村妇女对新型农民组织的知晓率很低;从组织需求来看,农村妇女对各类组织的需求程度不高;从组织意愿来看,农村妇女参与组织的意愿不强,一些农村妇女甚至对农民组织持有消极态度;从组织参与来看,农村妇女组织参与程度很低。总体来说,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村妇女或“没有组织需求也没有组织行为”,或“有组织需求但没有组织行为”。
   第二,个人、家庭与社会因素均对农村妇女的组织化产生影响。就个人层面来看,除个体因素外,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对其组织化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拥有较为现代的性别意识的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更高;就家庭层面来看,家庭中性别分工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妇女对家庭收入有更大的贡献以及对家庭财务的管理权和重大决策权的掌握都有助于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就社会层面来看,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等均会影响农村妇女的组织化。
   据此,研究认为,推动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应促进农村妇女现代性别意识的发展、重点培育各类农村妇女组织、营造良好的妇女发展社会环境。
   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一方面,注重从整体上来探讨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将组织化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组织化的综合,在研究内容上有新意;另一方面,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研究视角有新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