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6h】

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基金项目

第一章 综述

1.1 再生稻简介

1.1.1 再生稻的发展过程

1.1.2 国外再生稻种植状况

1.2 蓄留再生稻的优势

1.2.1 缓解农忙与减轻劳作强度

1.2.2 再生稻增产与增效

1.2.3 再生季稻米品质变优

1.2.4 再生稻实现灾年减灾措施

1.2.5 再生稻促进种植结构变革

1.3 水稻品种再生力比较

1.3.1 再生稻植株生长特点

1.3.2 再生稻品种筛选

1.3.3 再生季产量相关性强的主季指标

1.4 主季稻收割的留茬高度

1.4.1 高留茬优势及不足

1.4.2 低留茬优势及不足

1.5 再生稻栽培及管理技术

1.5.1 再生稻常规栽培技术

1.5.2 再生稻轻简化栽培技术

1.5.3 化控技术在蓄留再生稻中应用

1.6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早稻、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2 试验结果

2.2.1 蓄留再生稻品种生育期比较

2.2.2 主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2.2.3 再生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2.2.4 主季+再生季合计周年产量比较

2.2.5 主季、再生季产量及各自对应的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2.2.6 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与主季相应的相关性分析

2.2.7 两留茬高度下品种再生季农艺指标比较

2.2.8 主季及再生稻齐穗期相关指标比较

2.2.9 两留茬高度下再生芽数目消长动态

2.2.10 蓄留再生稻模式效益分析

2.2.11 中稻主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2.2.12 常规栽插模式下中稻蓄留再生稻

2.3 试验小结及讨论

2.3.1 早稻品种蓄留再生稻

2.3.2 中稻品种蓄留再生稻

2.3.3 蓄留再生稻时留茬高度

第三章 主季轻简化栽培及再生季化控促芽技术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试验结果

3.2.1 轻简栽培下主季、再生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3.2.2 轻简栽培下再生稻主季+再生季总产量

3.2.3 轻简栽培下中稻主季产量

3.2.4 主季轻简栽培及机收效益分析

3.2.5 再生季苗期喷施单类调节剂对再生芽的影响

3.2.6 再生季苗期喷施复配调节剂对再生芽的影响

3.2.7 主季轻简化栽培技术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3.2.8 主季在幼穗分化期淹水条件下割稻与未割效果比较

3.2.9 喷施调节剂后再生芽萌发情况

3.2.10 主季及再生季边际效应调查

3.3 试验小结及讨论

3.3.1 参试品种田间性状表现

3.3.2 主季采用轻简化栽培模式及机收割效益

3.3.3 再生季苗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再生芽的效果

3.3.4 主季采用轻简化栽培措施蓄留再生稻效果

3.3.5 黄华占主季幼穗分化期淹水时蓄留再生稻效果

3.3.6 主季稻与再生季稻边际效应调查

试验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湖北省种植再生稻,多采用手插秧及手工收割,制约了再生稻的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轻简化是今后再生稻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试验就再生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探索。
   2010年、2011年分别在武穴和鄂州试验基地大田中,采用早稻及中稻品种蓄留再生稻,围绕主季、再生季高产及高效目标展开研究。试验分为:筛选适宜机收的再生稻品种及留茬高度、探索再生稻轻简栽培技术、探索再生稻化控促芽技术等几方面。得到主要试验结论如下:
   1.适合机收再生稻品种选择上,适宜湖北地区机收蓄留再生稻品种表现为分蘖力强,穗粒数适中,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适中。结合品种生育期,湖北省两试验地区适宜蓄留再生稻的早稻品种为LP112、鄂早18、两优42、两优287、佳辐占;中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汕优63、珞优8号、黄华占、Ⅱ优航2号、天两优616、广两优476。
   2.适合机收留茬高度确定上,高留茬较低留茬效果好。从产量构成上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高留茬增产主要原因。品种间再生季产量有显著差异。再生芽萌发数目及消长动态不尽相同,蓄留再生稻要选择出苗早、整齐度高、再生力好的品种;品种筛选试验基础上,设置留茬高度试验,发现同一品种不同留茬高度间再生季产量也有差异,但高低留茬间产量趋势不完全一致,留茬高度品种间存在差异;对大多数品种而言,高留茬下产量普遍高于低留茬下产量,但高留茬存在操作困难,同时低留茬存在较大潜力。
   3.生产中4种不同种植模式(早稻+再生稻、中稻+再生稻、一季中稻、早稻+晚稻)下,水稻周年产量上存在很大区别,结合生产实际中稻谷价格差异,稻谷卖得收入上也存在差异,同时种植时投入成本也不同,使得效益不能简单从稻谷产量简单衡量。蓄留再生稻效益上,早稻与中稻蓄留再生稻,都较一季中稻增产。尽管相对常规早+晚双季稻种植模式产量未增加,但蓄留再生稻较双季稻模式节省时间,为下季作物生长争取了时间,在湖北两试验地区蓄留再生稻均较适宜。中稻蓄留再生稻较早稻蓄留再生稻,无论是主季还是再生季产量均较高。早稻蓄留再生稻周年总生育期较中稻蓄留再生稻短,在温光有限种植双季稻紧张的地区,早稻再生稻模式具有一定推广空间。
   4.主季稻采用轻简化栽培措施与机械化收割技术上,将有利于再生稻在更大区域内的种植和推广。主季采用轻简化栽培措施蓄留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与常规工手插秧栽培下产量相比差距不显著,加上节约生产成本,使得纯收入增多。机械化收割主季稻,省时省力,大大减少劳作强度,再生季产量尽管较手工收割低,但结合成本、考虑效益,机械化收割方式较常规工收割好。直播、抛秧下纯收入要高于常规移栽(最大差距近3倍);机收与人割效果比较,尽管人割再生季产量高于机收,但是机收效益高于人割下的效益(常规移栽下最大相差近90元/667 m2)。
   5.机收下化控促芽效果上,外源喷施化学调节剂对再生芽均具有促进效果。喷施单个生长调剂效果比较,喷施赤霉素类生长调节物质效果明显,再生季群体株高较高且一致,抽穗整齐;喷施其他调节物质效果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至于喷施乙烯利使再生芽增多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生长调节剂间复配结果显示,细胞分裂素类与赤霉素类生长调节物质复配效果较好,其他类物质间复配效果不很明显。蓄留再生稻与主季稻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主季与再生季均发现边际效应,且这种效应具有边际正效应优势。主季稻边行效应表现为增穗10.2%,增粒(颖花数)39.3%,增粒重7.3%,增产效应为52.5%;再生稻的边行效应表现为增穗59.2%,增粒11%,粒重没有增加,增产效应为89.7%。再生稻边行增穗和增产均比主季稻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