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性能量源、添加剂及投喂频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6h】

植物性能量源、添加剂及投喂频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鱼类中文英文拉丁文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胭脂鱼研究概况

1.1 生物学特性

1.2 资源现状与人工繁育

1.3 营养与饲料

2 植物性能量源在水生动物饲料中利用的研究概况

2.1 寻求饲料中鱼粉替代蛋白源的迫切性

2.2 水产饲料中鱼粉替代的研究概况

2.3 制约植物蛋白在水产饲料中使用的因素

2.4 提高植物蛋白利用率的途径

2.5 植物性脂肪源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

3 饲料添加剂(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利用的研究概况

3.1 植酸酶对磷及其他矿物质元素利用的影响

3.2 植酸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的影响

3.3 植酸酶对总能利用的影响

3.4 植酸酶对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植物蛋白源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 不同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组成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饲料中棉粕配以赖氨酸或铁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棉粕配以赖氨酸或铁对胭脂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 棉粕配以赖氨酸或铁对胭脂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3.3 棉粕配以赖氨酸或铁对胭脂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豆粕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 豆粕替代鱼粉对胭脂鱼鱼体成分的影响

3.3 豆粕替代鱼粉对胭脂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总结

第五章 胭脂鱼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植酸酶对促进豆粕利用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生长性能和形态学指标

3.2 鱼体组成成分

3.3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4 讨论

5 总结

第六章 豆油替代鱼油对胭脂鱼生长、体成分和肝脏生化组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生长性能和形态学指标

3.2 鱼体和肝脏组成成分

3.3 血清生化组成

3.4 肝脏中生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

4 讨论

5 总结

第七章 投喂频率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生长性能和对饲料的利用率

3.2 鱼体组成成分

4 讨论

5 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文章、会议和专利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植物性能量源(植物蛋白和脂肪源)、饲料添加剂及投喂频率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82±0.03g(平均值±标准差)的胭脂鱼幼鱼为实验对象,以鱼粉(FM)为主要蛋白配制胭脂鱼饲料(对照组),以发酵豆粕(FSBM),玉米粕(CGM),豆粕(SBM)和棉粕(CSM)替代对照组饲料中30%的鱼粉配制5种实验饲料,进行56天的饲养实验,探讨不同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鱼增重最大为9.61g/尾,而当棉粕替代30%鱼粉时(CSM组),鱼体增重最小仅为5.04g/尾。对照组、FSBM组、CGM组和SBM组的鱼体增重均在9.3g/尾以上,并且彼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四组相比,CSM组鱼体增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FSBM组、CGM组和SBM组之间的特定生长率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CSM组。CMS组的饲料系数为1.52,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均低于1.5)。CSM组的蛋白质效率为1.55,是各实验组中最低的,对照组和FSBM组的蛋白质效率都是1.6,为最高。当棉粕替代30%鱼粉时,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降低,分别为15.78%和4.92%。与粗蛋白和粗脂肪不同,鱼体的水分含量,没有受到不同植物蛋白源的影响,各实验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与其他实验组相比,当棉粕替代鱼粉时,鱼体肠道和肝脏中的消化酶活性也显著改变(P<0.05)。CSM组鱼体肠道与肝脏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因此,发酵豆粕、玉米粕以及豆粕可以替代胭脂鱼幼鱼饲料中30%的鱼粉,并不会影响其生长。但当棉粕替代30%鱼粉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
  2.本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饲料,以实验1中的鱼粉组(FM)为对照组,以实验1中的棉粕(CSM)组为基础,本别添加铁(Fe)、赖氨酸(L)以及同时添加铁和赖氨酸(分别命名为FM组,CSM组,CSM+Fe组,CSM+L组,CSM+F&L组)。选择相同规格(体重3.40±0.08g,平均值±标准差)的胭脂鱼幼鱼为实验对象,喂养56天,探讨棉粕配以铁或赖氨酸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CSM组相比,当棉粕配以铁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时(CSM+Fe组),鱼体生长并没有显著增加,显著低于FM组(P<0.05)。当饲料中添加了赖氨酸以后(CSM+L和CSM+Fe&L组),胭脂鱼生长显著增加,与FM组无明显差异。鱼体增重最大的是对照FM组(12.01g/尾),略微高于CSM+L和CSM+Fe&L组,但没有明显差异。FM、CSM+L和CSM+Fe&L组的实验鱼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68、2.63和2.66,显著高于CSM(2.25)和CSM+Fe组(2.25)。FM、CSM+L和CSM+Fe&L组蛋白质效率之间同样无明显差异,显著高于CSM和CSM+Fe组(P<0.05)。饲料系数则相反,CSM和CSM+Fe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SM和CSM+Fe相比,CSM+L和CSM+Fe&L组实验鱼的鱼体粗蛋白、粗脂肪显著增加(P<0.05),与FM组无明显差异。并且CSM+L和CSM+Fe&L组鱼体赖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CSM和CSM+Fe组,与FM组相似。与在含有棉粕的饲料中添加铁(CSM和CSM+Fe组)相比,在含有棉粕的饲料中添加赖氨酸(CSM+L和CSM+Fe&L组),鱼体消化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因此,棉粕配以赖氨酸可以成功替代胭脂鱼幼鱼饲料中30%的鱼粉。
  3.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用豆粕(SBM)分别替代鱼粉(FM)质量的0%、20%、40%、60%、80%和100%配制成6种实验饲料。以体重为1.81左右的胭脂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饲养56天。探讨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对胭脂鱼生长,体成分和肠道及肝脏中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鱼粉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以及对饲料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胭脂鱼幼鱼的增重显著降低(P<0.05),替代40%鱼粉组的鱼体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替代60%、80%和100%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豆粕替代100%鱼粉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100%替代鱼粉对胭脂鱼幼鱼的生长以及对饲料的利用率均会造成不良影响(P<0.05),随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鱼体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鱼体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则无显著差异。随着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无任何辅助添加剂的情况下,豆粕替代40%鱼粉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不会造成影响,而当替代水平达到60%及以上时对胭脂鱼幼鱼的生长不利。
  4.本实验设计了7组实验饲料,饲料FM以鱼粉(FM)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而成,是本实验的对照组。用豆粕(SBM)替代饲料FM中60%的鱼粉制成饲料SBM,并在饲料SBM的基础上,添加蛋氨酸(M,0.3%)和不同水平(500、1000、1500和2000Ukg-1)的植酸酶(P)制成饲料S+M、S+M&P500、S+M&P1000、S+M&P1500和S+M&P2000。以胭脂鱼幼鱼(13±0.04g,平均数±标准差)为实验对象喂养56天,探讨豆粕配以蛋氨酸和不同梯度植酸酶替代饲料中60%的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用单一豆粕替代60%的鱼粉时,对鱼体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与SBM组相比,S+M组鱼体生长性能有所增加,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SBM组和S+M组相比,当豆粕配以蛋氨酸及不同水平植酸酶替代60%鱼粉时,鱼体生长和对饲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增加(P<0.05)。S+M&P1500组表现出最适的生长性能,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用豆粕配以0.3%的蛋氨酸和1500Ukg-1植酸酶替代饲料中60%的鱼粉,对胭脂鱼生长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胭脂鱼对S+M&P1500组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更高。
  5.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用豆油(SO)分别替代鱼油(FO)质量的0%、40%、60%、80%和100%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FO、SO40、SO60、SO80和SO100,其中FO组饲料为对照组,以体重为13.7g左右的胭脂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饲养56天。探讨不同水平的豆油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胭脂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40、SO60和SO80组胭脂鱼生长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当豆油完全替代鱼油时,胭脂鱼增重显著降低(P<0.05)。尽管随着豆油的增加,鱼体肝脏脂肪含量升高,但是豆油替代鱼油并没有显著改变胭脂鱼的肝体比指数(HSI),饲料系数(FCR)和肝脏的中的生化组成。随着豆油含量的增加,鱼体肝脏中维生素E含量增加,反之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却降低。随着豆油含量的增加,鱼体肝脏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反之,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以及n-3/n-6比值却显著降低(P<0.05)。尽管豆油替代鱼油可以增加鱼体维生素E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当豆油完全替代鱼油时,鱼体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胭脂鱼幼鱼饲料中,豆油替代40-80%的鱼油是值得推荐的。
  6.本实验以体重为11.85g左右的胭脂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鱼体成分的影响。实验周期为56天,投喂频率为1次/天,2次/天,3次/天和4次/天,每个实验组有三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投喂3次/天实验组胭脂鱼增重和日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投喂1次/天和2次/天实验组(P<0.05),但与投喂4次/天组无明显差异。投喂4次/天组蛋白质效率最高,同时饲料系数最低,与投喂3次/天实验组无明显差异。投喂1次/天实验组胭脂鱼鱼体水分含量最高,蛋白含量最低,与投喂3次/天和4次/天组有明显差异(P<0.05)。鱼体脂肪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有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根据结果分析,一天投喂三次可以满足胭脂鱼幼鱼最大生长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