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镉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急性毒性效应
【6h】

镉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急性毒性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 镉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1.1 镉对鱼类个体的影响

1.2 镉对鱼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 镉对鱼类组织结构的影响

1.4 镉对鱼类基因表达的影响

2 食蚊鱼的生物学特性与研究现状

2.1 食蚊鱼的形态特征

2.2 食蚊鱼的泌尿与消化系统

2.3 食蚊鱼的摄食

2.4 食蚊鱼的生殖

2.5 食蚊鱼的入侵及其生态学效应

2.6 食蚊鱼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镉对食蚊鱼抗氧化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镉对食蚊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镉对食蚊鱼抗氧化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镉对食蚊鱼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一节 食蚊鱼热应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的克隆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节 食蚊鱼热应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节 镉对食蚊鱼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镉对食蚊鱼的毒性作用,以探讨镉在水环境中的毒性以及食蚊鱼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别测定镉对食蚊鱼的半数致死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组织结构变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食蚊鱼96h的LC50为22.55mg/L,属于高毒物质。相同浓度暴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和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S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趋于稳定的趋势。肝和鳃组织经过暴露处理后,发生不同程度损伤,肝脏细胞肥大、脂肪变性、大量空泡以及细胞溶解坏死;鳃组织上皮细胞水肿、脱落、动脉瘤、上皮细胞坏死和鳃小片之间融合。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了HSP70和HSP90部分核心序列,检测了HSP70和HSP90在不同组织(肝脏,肌肉,脑,肠,鳃,鳍,卵巢和心脏)的表达水平,其中鳍条中HSP70基因表达量最高,肌肉中的表达量最少;鳃中HSP90基因表达量最高,肠中的表达量最少。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肝组织中HSP70和CYP1A基因表达水平总体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HSP90和MT基因表达水平先显著升高后降低,且趋于稳定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