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的历史考察
【6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的历史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价格“双轨制”探索时期(1978-1984年)

第一节 价格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价格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 价格“双轨制”实现时期(1985-1988年)

第一节 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价格改革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第三章 价格“双轨制”停滞时期(1989-1991年)

第一节 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价格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章 价格“双轨制”并轨时期(1992年以后)

第一节 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1992-1996年)

第二节 价格改革的问题和影响(1992-1996年)

第三节 1997年以后的价格改革: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结论

一、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

二、价格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所以,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保证。但是,完善的价格机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实践、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认识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计划价格体制逐渐被打破,市场调节价格的作用逐渐增强。而且,在改革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价格改革由完善计划价格机制转变为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回顾历史有利于为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价格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由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变的过程。本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结合价格改革的内容、特点和过程试图总结和归纳价格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经验,从而为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全文共计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
  第二部分是价格“双轨制”探索时期(1978-1984年)。首先,系统论述了计划价格体制的利弊并作为价格改革的背景。然后,通过对价格改革内容的回顾,进一步分析了价格改革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得出该阶段价格改革的思路是“调”为主,“放”为辅相结合,并开始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价格“双轨制”。
  第三部分是价格“双轨制”实现时期(1985-1988年)。首先,论述了价格改革思路转变的过程,采取“调”为辅,“放”为主相结合的改革思路。相应地扩大价格“双轨制”的实现范围。然而,由于价格放开太快等,导致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等问题出现。但是,这一时期价格改革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第四部分是价格“双轨制”停滞时期(1989-1991年)。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虽然,格改革方式出现倒退,以国家调价为主,但是,价格改革宏观调控意识增强,开始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价格。
  第五部分是价格“双轨制”并轨时期(1992年以后)。1992-1996年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破除计划价格机制,放开价格,实现“双轨制”并轨。1997年以后价格改革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实现广义价格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主要结论。
  一、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
  二、价格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促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