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实质耦合性分析
【6h】

中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实质耦合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引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管理创新及其传播

2.1.1 管理创新的定义

2.1.2 管理创新相关研究视角

2.1.3 管理时尚

2.1.4 诠释灵活性

2.1.5 修辞

2.2 全面质量管理(TQM)

2.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内容

2.2.2 中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4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2 研究思路

4 数据分析

4.1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传播周期分析

4.2 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形式化问题

4.3 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人”的因素

4.3.1 中日文化维度比较

4.3.2 全面质量管理中领导力分析

4.3.3 全面质量管理中QC小组分析

4.3.4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制度分析

4.4 中国对TQM理论的扩展和偏离

4.5 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对企业实行TQM的建议

5.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在日本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比较普遍的高成功率,并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TQM在其他国家实施过程中的失败率却较高。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了TQM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虽然国内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产品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实施效果却无法与日本相比且失败率也比较高。目前国内外对TQM的案例研究和绩效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还没有研究对TQM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其概念与实质的耦合性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综合管理创新和管理时尚方面的相关理论,主要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EXCEL和Citespace软件分析TQM在中国的传播特征,并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期刊论文、回忆录、案例分析等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重点对我国TQM实施过程中与人相关的一些因素与日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虽然引入并使用了TQM这一概念,但是其在中国的实质与日本的TQM概念不耦合,中国政府、学者以及企业实践者对TQM进行了诠释及修辞等重新塑造过程。虽然中国与日本具有较深的文化渊源,但是在具体的文化维度表现上却各不相同,学者认为TQM进入中国之后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中国早期在实施TQM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修辞性采纳问题,为了获得“合法性”,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本文还发现中国引入TQM之后,在实施TQM中对领导力和QC小组等内容进行了诠释,弱化了领导者的作用而对QC小组活动过于依赖。在开展QC小组活动时,中国更偏好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攻关型QC小组,小组活动以实用性结果为导向,且因为人力资源的质量偏低,QC小组对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畏难就简并逐渐削弱了对统计方法的使用。日本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企业人力资源制度能够更好地提升TQM的实施效果,激励员工改善。此外,中国通过诠释为TQM增加了新的内容“质量否决权”,并且在实施TQM时加入了目标管理和标杆管理的方法。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企业实施TQM给出以下若干建议:调整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避免形式主义;重视和加强领导力;正视QC小组的价值和开展目的;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制度;坚持实行TQM,避免盲目追求新的管理时尚;警惕TQM传播中的诠释和修辞等。本文的创新点:第一,从管理创新传播过程中的管理时尚采纳者角度切入,对中国企业采纳及实施TQM中的修辞和诠释行为进行宏观层面上的研究;第二,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仅对TQM中有关人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未能对TQM的耦合性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