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h】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硬化及系膜基质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CEI和AT1RA对肾脏TGF-β1和PDGF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小球ECM降解系统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肾脏疾病

综述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与肾脏疾病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硬化及系膜基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苯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ntagonist,AT1RA)-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即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12只。对模型组和三治疗组大鼠行单侧肾脏切除,1周后给予阿霉素(5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自注射阿霉素后,苯那普利和缬沙坦两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6mg/kg.d、缬沙坦20mg/kg.d灌胃,联合组给予苯那普利3mg/kg.d、缬沙坦10mg/kg.d联合灌胃,12周后全部处死。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血白蛋白、胆固醇等生化值及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结果:(1)联合组尿蛋白自第5周起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苯那普利和缬沙坦两组自第7周起才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12周时缬沙坦组、联合组尿蛋白小于苯那普利组。(2)实验结束时,三治疗组血白蛋白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3)肾小球硬化指数(GSI)三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1),但三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对照组表达最少(P均<0.01),模型组表达最强(P<0.01)。联合组Ⅳ型胶原的表达低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P均<0.05)。 结论:在单侧肾切除1周后静脉注射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硬化模型中,ACEI和AT1RA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第二部分: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影响,为延缓肾小球硬化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动物实验及分组同上。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肾脏TGF-β1和PDGF-BB的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1.TGF-β1的表达在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三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联合组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PDGF-BB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模型组明显强于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P均<0.01),缬沙坦、联合组的表达又弱于苯那普利组(P均<0.05)。 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1和PDGF-BB在肾脏中的表达来发挥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联合应用对PDGF-BB的抑制强于苯那普利组,但对TGF-β1的表达和单独治疗组相似。 第三部分: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小球系膜外基质降解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小球降解系统的影响,为延缓肾小球硬化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动物实验及分组同上。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 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治疗组PAI-1、MMP-9和TIMP-1在肾脏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其中PAI-1在联合组的表达弱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P均<0.05),MMP-9和TIMP-1分别在联合组的表达弱于苯那普利和缬沙坦组(P均<0.05)。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对照组PAI-1和TIMP-1的mRNA主要在肾小管少量表达,模型组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三治疗组PAI-1和TIMP-1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且联合组的表达显著性低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P均<0.05)。3.相关性分析PAI-1、TIMP-1吸光光度值与Ⅳ型胶原、肾小球硬化指数及TGF-β1均呈正相关。 结论:在单侧肾切除+阿霉素注射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ACEI与AT1RA通过阻断RAS,降低PAI-1、MMP-9、TIMP-1在肾脏的表达,促进ECM的降解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且联合应用优于单用。 第四部分: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动物实验及分组同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Fas和FasL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1.光镜下半定量分析表明苯那普利、缬沙坦、联合组Fas和FasL的表达弱于模型组(P均<0.01),尤以联合组明显。2.TUNEL法结果表明模型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凋亡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苯那普利、缬沙坦、联合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P均<0.05)。3.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均成正相关 结论ACEI和AT1RA可能部分通过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来发挥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联合应用ACEI和AT1RA比单独应用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更佳。 第五部分:ACEI和AT1RA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脏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方法:动物实验及分组同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周期素D1和P27的表达。 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周期素D1在对照组有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最多,苯那普利、缬沙坦、联合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而联合组与苯那普利、缬沙坦组之间无差异(P均>0.05)。2.P27在对照组最高,模型组最低,苯那普利、缬沙坦、联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均<0.01),而联合组又高于苯那普利、缬沙坦两组(P均<0.05)。3.P27与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及周期素D1均呈负相关。 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也通过细胞周期调控来延缓肾小球硬化,联合应用对P27比单独应用作用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