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介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及其作用
【6h】

论介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及其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介音的界定及种类

第一节 介音的概念及发展

1、介音的概念

2、介音的发展

第二节 介音在韵母系统中的体现

1、元音性介音

2、辅音性介音

第三节 介音在韵母体系中的组合及发声方法

第二章 介音在咬字行腔中的训练

第一节 汉语介音的发声训练

第二节汉语韵母的发声训练

第三章 介音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演唱的实例分析

第一节 以元音性介音发音进行实例分析

1、介音[i]的咬字行腔方式在演唱中的运用

2、介音[u]的咬字行腔方式在演唱中的运用

3、介音[y]的咬字行腔方式在演唱中的运用

第二节 以汉语复韵母发音进行实例分析

第四章 咬字行腔中介音的重要性

第一节介音在咬字归韵中的作用

第二节 介音在民族声乐歌唱中的作用

1、解读歌词,了解歌词中存在的含义

2、不同风格作品的咬字行腔及情感表达

3、准确把握衬词的演唱

4、演唱中语调与情感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围绕介音在民族声乐中的训练及其作用的相关论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介音是中国汉字中介于声母与韵腹韵尾之间的音,它在发音的时候涉及到“四呼”中的三个呼,同时也涉及到十三辙中每一个辙韵的发声,在这其中都是有介音的存在。本文在运用汉语语言发声规律以及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行腔的特点,尝试较为科学的结合汉语语言以及咬字行腔来描述介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及其重要性。笔者追随李万进老师设计和总结了系列与元音、介音、复韵母相结合的练声曲的不同组合练习,是正式演唱歌曲时咬字行腔的先行行为和热身实践。这些练声训练中就有针对介音的发声训练以及针对复韵母组合的发声训练。其中针对介音的发声训练突出组合韵母中的介音在练声曲当中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在歌唱自然、清晰、准确地咬字,得心应手完成声母、韵头、韵尾的衔接。文中根据介音实例来进行了演唱中技术的训练及情感、行腔方法的系统归纳。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的音韵先行练声训练,才能够达到演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真正的艺术魅力和韵致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