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中国农业工业化的问题研究
【6h】

关于中国农业工业化的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众多学者和专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卜凯到美国学者黄宗智,到最近中国农村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外学者一直就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着不懈地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经济为模式的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发展理论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结构理论指导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总结几十年中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笔者在张培刚先生的农业工业化理论的指导下,综合技术、制度、结构、市场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来系统地探索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重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探讨了张培刚先生提出的农业工业化概念的内涵,阐明工业化前初始农业的特性。文章认为:农业的工业化正如张培刚先生指出的那样,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的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函数的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一方面,这种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是不断前进的,是动态的;另一方面,这种变化过程必须是突破性的,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包括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或变革。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农业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工业或城市转移的过程;从生产技术层面来看,农业工业化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的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的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从微观经济主体层面来看,工业化的农业经济主体同自然人、家庭等传统农业微观经济主体不同,表现为法人或公司法人;从生产规模层面来看,工业化的农业经济是在高度社会化分工、生产的专业化、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体系、金融体系、产品和要素市场、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比传统农业大得多的生产规模;从经济规模的实现条件来看,工业化的农业是在高度精细化的社会分工、高度的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章还强调了传统农业的经济特征,并指出传统农业的经济秉性决定农业工业化同制造业工业化的显著差异。2)从文章的第三到第七章,系统地分析了农业经济主体和组织结构、农业资本要素、农业土地制度、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三章简单地回顾了现代厂商理论,指出了厂商是现代化生产的主要的和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接着,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家庭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总结了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向;提出了农业工业化的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要求;按照系统论的决策结构、动力结构、信息结构的框架,设计了以村组农户股份所有为形式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本章最后对农业工业化要求的农地制度进行了公平和效率的经济分析。第五章首先简单地回顾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速水-拉坦模型和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模型。接着,文章分析了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人员人心不稳,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业微观经济主体技术进步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第六章在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主张。第七章首先对农业经济投入进行了福利经济学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全社会受益的基础性强、外部性显著的经济部门,指出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投资的高度依赖性;接着,文章认真分析了农业投资主体及其特征,运用一个修正的C-D函数预测了中国农业从2005年到2010年的投资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