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
【6h】

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根据反切系联法和对音还原法相结合、横向的平面描写和纵向的立体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8章。第1章,绪论。绪论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1)唐五代佛典音义的编纂、内容、体例和价值;(2)梵汉对音及其对于唐五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意义。第2章,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其内容有二:(1)对研究材料做出详细的分析;(2)对研究方法做出明确的说明。第3章,玄应音义音系研究。玄应音义是今存最早的佛典音义,有梵汉对音材料1900余条,其语音基础是7世纪50-60年代的长安方音。第4章,慧苑音义音系研究。慧苑音义是今存唯一的单经音义,有梵汉对音材料364条,其语音基础是8世纪20年代的长安方音。第5章,慧琳音义音系研究。慧琳音义是佛典音义的集大成之作,有梵汉对音材料4900余条,其语音基础是8世纪80年代-9世纪20年代的长安方音。第6章,可洪音义音系研究。可洪音义是今存唯一的以完整写本藏经为音义对象的佛典音义,有梵汉对音材料15000余条,其语音基础是10世纪30年代的长安方音。第7章,希麟音义音系研究。希麟音义是慧琳音义的续作,有梵汉对音材料320余条,其语音基础是10世纪80年代的长安方音。第8章,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的比较研究。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有许多相同的语音特征,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双重证据证明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的语音基础有很大的一致性,其语音基础是唐五代时期的长安方音,其发展大略可分隋-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五代三个时期。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有如下一些语音特征:声母方面。(1)全浊声母。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的全浊声母都不送气,而且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2)舌音。玄应音系中舌音大体分立,其余各家音系已经分立;泥、娘二纽到了可洪音系几乎已经不分。(3)唇音。玄应音系唇音大体分立,其余各家音系已经分立。(4)船纽和禅纽的关系。禅纽是浊擦音,船纽是擦音。(5)章组和精组跟梵语c组的关系。汉语章组、精组声纽同时对译梵音c组的情况,这既跟梵语c组的音色有关,亦跟长安方音有关。(6)浊音清化。五家音系都有浊音清化现象,但有程度和规模的不同。横向看,牙音、舌音和唇音清化的速度较快,匣母的清化最为彻底;纵向看,可洪音系和希麟音系清化的规模要大一些、程度要深一些。(7)各家反切系联的声类中都有匣纽和喻三纽,但得不到各家梵汉对音材料的支持,这似乎可以证明反切这一注音形式带有一定的保守性。韵母方面。(1)介音。三、四等韵存在I介音,合口韵存在u介音,重纽三等韵有r介音的存在。(2)韵腹。1)果、假、咸、山、宕五摄对译梵音a,但各等元音的音色有前、央、后的区别。2)梗摄二等韵、曾摄一等韵对译梵音a,其音值应该是[?]。3)止摄、臻摄开口韵、曾摄三等韵和深摄对译梵音I。慧琳音系深摄还对译梵音u,可洪音系、希麟音系深摄还对译梵音a,显出有一定的变化。4)效摄对译梵音au。5)遇摄、流摄对译梵音u,遇摄还对译梵音o。6)玄应、慧苑、慧琳、可洪四家音系通摄对译梵音u,可洪音系还对译梵音o。希麟音系通摄对译梵音o、au。7)蟹摄一、二、三等韵对译梵音ai,五家音系很少例外;四等韵对译梵音e,希麟音系还对译梵音I、ai。唐五代时期主要元音的变化似乎不大。(3)韵尾。无论阳声韵尾,还是入声韵尾,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m]、[-n]、[-N]和[-p]、[-t]、[-k]的格局依然存在。声调方面。(1)声调的高低。玄应音系和可洪音系的音高特征相同,都是去声>平声>上声>入声;慧苑音系和慧琳音系都以上声为高调。(2)声调的时长。玄应音系和可洪音系都以平声为长调,玄应音系和慧琳音系都以入声为短调、去声都比上声长。(3)声调的升降。暂付阙如。总的看来,声调的变化似乎较大。

著录项

  • 作者

    黄仁瑄;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尉迟治平;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唐韵》;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佛典音义; 梵汉对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