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的磁共振诊断研究
【6h】

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的磁共振诊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中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中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正常骨骺的MR表现特征与组织学发现的对照研究

第二部分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的MRI诊断研究

全文小结

综述一正常生长软骨的MR成像研究

综述二股骨头骨骺缺血的早期MR诊断研究

全文缩略语一览表

附录2004、2005年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正常骨骺的MR表现特征与组织学发现的对照研究 (一)正常生长软骨的MR信号特征与微细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对照研究 目的:明确正常生长软骨的MR信号特征与微细解剖结构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12例出生2周的乳猪,用1.5TeslaGE全身MR仪对双侧膝关节骨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二次骨化中心的骨质、二次骨化中心周围的骺软骨、生长板软骨、干骺端。将MR所显示的各层微细解剖结构的信号特征、厚度与相应组织学构造和各层的厚度进行相关性比较对照。 结论:MRI能够鉴别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并且MR信号与其微细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二)正常骨骺增强MR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乳猪骨骺软骨及生长板软骨、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及干骺端骨髓的增强MR表现特征。 方法:在Gd增强MR成像,分析10头乳猪的20个股骨近端和20个股骨远端骨骺软骨及生长板软骨的MR表现特征及增强率。另8头乳猪,分析不同时间(出生后两周、四周、六周和八周)骨骺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和干骺端骨髓增强MR表现特征及增强率的变化。并将上述不同组织结构的MR表现与相应组织学发现进行比较对照。 结论:在Gd增强MR成像,生长板、骨骺软骨和骨骺软骨内的血管槽具有不同的增强表现。干骺端红骨髓和二次骨化中心周边红骨髓比在骨骺二次骨化中心中央区域的黄骨髓强化更明显,但它们的强化程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三)正常生长软骨的灌注MR成像研究 目的:通过运用动态Gd增强灌注MR成像技术,评价正常骨骺软骨、生长板软骨、Spongiosa、干骺端等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流灌注特征。 材料与方法:此项研究包括10例2周大的健康乳猪,共20个股骨远端。在1.5TGEMR扫描仪,作Gd增强动态灌注MR成像,即运用时间分辨力为3秒的SPGR技术,在静脉注射Gd之前、注射过程之中及之后连续扫描,全部成像时间约4分多钟。计算在灌注MRI图像上骨骺各个解剖区域在不同时间的增强率,并与相应组织学发现作比较对照研究。 结论:动态Gd增强灌注MR成像能够显示骨骺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液灌注特征。 第二部分 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的MRI诊断研究 (一)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与恢复的Gd增强MR研究 目的:确定通过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的方法能够引起股骨头骨骺的早期缺血,并且这种缺血是可恢复性的;明确Gd增强MR1能够检出这种早期可复性的缺血。 材料与方法:8例出生3至7周的乳猪,双侧髋关节被极度外展固定。持续固定3至72小时以后,对8例乳猪的16个髋关节进行MR扫描,主要扫描序列为Gd增强SET1WI。扫描完成后1至7天内允许乳猪自由行走,然后再行扫描。分析股骨头骨骺软骨、生长板软骨和二次骨化中心的增强MR表现特征,进行MR表现与组织学发现的比较对照研究。 结论:在72小时内持续性地髋关节极度外展所引起的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是可恢复的,Gd增强MR1能够检出这种早期可恢复性的缺血。 (二)灌注MR成像对超早期生长软骨缺血的诊断研究 目的:观察髋关节极度外展2小时能否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运用灌注MR技术评价因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所引起的股骨头生长软骨的血流灌注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本项研究包括7例2周龄乳猪的14个股骨头。首先将乳猪髋关节按自然体位进行MR扫描,然后将双侧髋关节持续外展固定约2小时后重复MR扫描。扫描完毕后允许乳猪自由行走,24小时后再次按髋关节自然体位进行MR扫描。前后三次扫描均采用相同MR序列。主要MR成像序列包括动态Gd增强灌注MRI和常规Gd增强SET1WI。将外展固定时股骨头各个不同解剖区域的增强率与自然体位时的增强率进行比较对照,并作相应组织学观察研究。 结论: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2小时可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灌注MRI能够检出这种股骨头生长软骨的超早期缺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