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歧路灯》的教育民俗研究
【6h】

《歧路灯》的教育民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2 李绿园的生平与《歧路灯》的创作

3 从《歧路灯》看教育民俗,兼与同时代《家训》比较

4 从《歧路灯》的教育民俗看作者的教育观,兼与同时代小说相比较

5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十八世纪李绿园的《歧路灯》作为研究教育问题的小说,描绘了丰富的教育民俗事象。与之同时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反映了作者对读书、科举、受教育的态度和观点。本文在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民俗”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歧路灯》中的教育民俗事象,试图探讨作者的教育观。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浅析李绿园的生平、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和直接动机。李绿园的生平与谭绍闻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因此《歧路灯》不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创作《歧路灯》,是为了表达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社会赌博之风、塾师家庭的出身、为师任教的人生经历、以及自身家庭教育问题,为李绿园创作《歧路灯》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为《歧路灯》与同时代《家训》的教育民俗浅析。李绿园的《歧路灯》和他的《家训谆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同时代《家训》在教育观方面产生共鸣。本文从家庭、私塾和社会三方面浅析《歧路灯》与同时代《家训》的教育民俗,以此来窥探《歧路灯》的教育民俗与当时社会教育民俗之间的印证关系。
   第三部从《歧路灯》的教育民俗看作者的教育观,兼与同时代小说相比较。《歧路灯》作为教育小说,展现教育民俗事象,反映教育问题。但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独特的教育问题,而是当时社会的教育问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同时代的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透过教育民俗事象,表达对读书、科举、教育问题的思考,并对子弟教育出路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教育观。而《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对教育民俗的描写有着不同取向,体现出不同的教育观。
   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歧路灯》的教育民俗和作者的教育观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表达对《歧路灯》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