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非金属共掺杂TiO2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6h】

金属非金属共掺杂TiO2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 论

2 密度泛函理论与计算方法

3 TiO2的理论计算和制备方法

4 锐钛矿相TiO2本征缺陷与掺杂的改性研究

5 N/V单掺杂和共掺杂TiO2的实验研究

6 TiO2薄膜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纳米TiO2因为有合适的导带电位和价带电位、化学稳定性好、氧化还原能力强,无毒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光催化和光电(特别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但纯TiO2的带隙较宽,仅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影响了它在光催化和太阳能电池应用中的发展。因此扩大TiO2的光吸收范围,提高它的光催化活性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TiO2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理论上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深入研究了Ti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本征缺陷、掺杂改性等重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金属非金属共掺杂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发现合适的金属非金属共掺杂不但能够扩大TiO2的光吸收边,而且能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然后参考理论研究的结果在实验上制备了几种金属、非金属掺杂的TiO2纳米粉和膜,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分析,发现掺杂改性特性与理论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对7种不同晶相结构的TiO2进行了理论计算,获得了各种晶相的结构常数、总能量、禁带宽度等数据,并分析了这些晶相的物理特性。在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时,发现采用GGA近似中的PW91方法要优于其他方法;在TiO2的7种晶相中,萤石矿相TiO2的带隙最小,仅为1.13 eV(直接带隙),比锐钛矿相TiO2带隙要窄1.02 eV,这与Ti受到立方晶体场作用而使eg(dz2)能级下移有关,价带顶附近空穴的低有效质量表明了萤石矿相TiO2的载流子有较高的电导率。
   2、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TiO2各种本征点缺陷的几何结构和能带结构,发现本征缺陷的类型和浓度对材料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富O条件下,容易形成Vti缺陷;在富Ti条件下,点缺陷Tii4+和VO将大量出现,形成Schottky缺陷。对离子掺杂TiO2能带结构的模拟计算时,发现N和C单掺杂TiO2的缺陷形成能较高,使离子掺杂浓度降低,容易产生深能级杂质,成为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
   3、针对单掺杂容易形成电子-空穴复合中心问题,论文进一步对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的TiO2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一方面对几何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非金属和金属杂质有团聚成键的趋势,另一方面对能带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对比单掺杂,N/V和C/Cr共掺杂的TiO2中的电子-空穴复合中心得到明显抑制,对此进一步分析了非金属和金属杂质的不同补偿作用(施主或受主),提出了共掺杂时可能存在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改善光催化性能。协同效应可能源自以下几方面:①金属离子掺杂有利于非金属离子掺杂浓度的提高;②对于C/Cr(N/V)共掺杂TiO2体系,导带底下方的施主杂质能级上的两个(一个)电子刚好补偿价带顶上方的受主杂质能级上的两个(一个)空穴,这可以有效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③共掺杂作用使他们单掺杂引入过深的杂质能级变浅,减少了电子和空穴在杂质能级上的复合率。
   4、制备了N掺杂TiO2的样品。研究发现:掺N的TiO2样品发生从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相变温度在700℃,而纯TiO2的这种相变温度是600℃左右;N掺杂TiO2后,TiO2的光吸收边红移明显,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性能比纯TiO2明显好很多。还发现:N掺杂TiO2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与样品制备中的煅烧温度以及掺杂的浓度有关,从400℃到700℃,随着煅烧温度逐渐升高,N掺杂TiO2的可见光吸收性能逐渐降低;并且,随着N掺杂浓度的增大,TiO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先增大后减小,当氮掺杂浓度为3%光吸收能力达到最大。
   5、制备了不同浓度的V掺杂TiO2的薄膜样品。研究发现:掺杂前后TiO2薄膜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峰位置变化不大,均在300nm左右;但V掺杂后,TiO2的光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光吸收范围增大,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掺杂浓度对光吸收效果也有影响,掺杂浓度为1.0%的TiO2薄膜的光吸收效果最佳。
   6、在制备N、V单掺杂样品并获得良好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N-V共掺杂TiO2的样品,研究了他们的光谱吸收等特性,发现N-V共掺杂样品的光吸收边红移范围比单掺杂样品明显大一些。上述几种掺杂样品的实验结果和前面的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7、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尝试性设计制作出一种ITO/N-TiO2/V-TiO2/Au薄膜结构太阳能电池,测试了该电池的阻值以及光电特性,发现电池在无光照下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在光照下能产生一定的电流和电压,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整流特性和光生电压电流。
   论文研究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有:(1)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极大地加快了TiO2改性的探索方向和方法的确定。(2) 发现了非金属和金属共掺杂TiO2能够明显抑制单掺杂TiO2中的电子-空穴复合中心,通过分析,提出了共掺杂可能存在协同效应的创新观点。(3)制备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较好光吸收能力的TiO2纳米粉和膜,探索了制备条件和参数对TiO2光吸收边的影响;(4)创造性地制备出了具有平面P-N结结构的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经测试表明该电池已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和光生电压电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