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常生活与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接触网络的比较
【6h】

日常生活与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接触网络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前言

二、对象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学生日常生活与流感流行期间社会接触网络特征的变化,探讨影响该人群中流感传播的因素,为流感的防控提出控制策略和建议。
   方法:经便利抽样对湖北省某市某农村小学发生流感疫情的学生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日常生活与流感流行期间学生社会网络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人接触行为特征的变化。
   结果:与日常生活相比,流感流行期间学生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接触网络密度由0.136 降为0.097、全面聚类系数由0.378 降为0.321,测地距系数由2.344 增为2.749。相对中心度由13.565降为 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55,P<0.001)。接近中心度由43.065降为36.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3,P<0.001)。流感流行期间的k-plexs和n-cliques 小团体数均比日常生活时要少得多。同时,学生在该网络中的接触行为特征的变化明显:与日常生活情况相比,流感期间接触人次由6.682 降为4.492(Z=-4.574,P<0.001)、接触时间由2.449 降为1.861(Z=-2.435,P=0.015)、接触等级时间由5.665降为4.375(Z=-2.264,P=0.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流感严重威胁农村地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在校学生的社会网络结构和接触行为特征决定其流感患病的高风险。与日常生活相比,流感流行期间学生的接触网络结构和行为特征的变化有助于遏制流感传播。表明在此次流感疫情过程中采取的干预措施降低了流感的传播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