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
【6h】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2 信息化、工业化的内涵及关系

3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作用机制

4 中国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水平测度

5 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作用的投入产出分析

6 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

7 我国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案例研究:以电信业为例

8 总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融合,是新型工业化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互相融合关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展和成败。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如果工业化离开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便会受到影响。
   本文从信息资源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产业传统工业和能源工业改造作用以及信息产业对农业、服务业的改造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信息化是如何推动工业化发展的。首先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工业化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探讨基础设施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作用,重点强调了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外部效应对增长和工业化的特殊作用;在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论述中,本文发现信息产业能够通过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来促进传统工业的改变,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信息技术在能源工业的应用来改变传统能源工业;信息产业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和科学管理农产品市场等途径来促进农业的信息化;信息产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并促进先进服务业发展来改善服务业的内容,通过新的信息化服务系统来改变服务质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
   本文运用中国的数据总结和测算了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分别测算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和信息产业的资本存量。“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除了信息消费指数受到金融危机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在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余4个分类指标信息使用指数、信息知识指数、信息环境与效果指数和信息基础设施指数都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较低,说明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处于薄弱环节;对信息产业资本存量的研究发现,信息产业资本存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不高,但是信息产业资本存量在1991-2008年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通过对包含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发现在1992-2002年间,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软性化”趋势,表现为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比重的增加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减少;然而从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来看,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总体对其他产业的改造能力和影响作用还十分有限,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还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通过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各产业对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
   在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来验证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中,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来解决信息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计量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复合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尽管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很大贡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却存在反差。某些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全国水平,而大部分中部、东部省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贡献却低于全国水平。
   通过电信业的发展轨迹的案例研究发现,经过近20 余年的电信市场体制改革,我国基本形成竞争性的电信业市场格局,改善了政企不分的状况,确立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但尚未真正建立基于竞争的规制制度,伴随着电信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强化竞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竞争机制不完整、规制缺位、产权改革滞后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得以改善。
   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有:应该更加强调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对信息人力资本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的吸收,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真正利用好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各种途径,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战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