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溴酸钾诱导脐血淋巴细胞适应性反应及机制研究
【6h】

溴酸钾诱导脐血淋巴细胞适应性反应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写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方法

1.1 细胞、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1.2 主要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脐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

二、细胞免疫组化实验

讨论

1. 低剂量溴酸钾能在体外全血条件下诱导脐血淋巴细胞产生适应性反应

2. 溴酸钾中溴能在体外全血条件下掺入脐血淋巴细胞的DNA中

3. 溴掺入DNA引起的损伤修复及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是溴酸盐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4. 低剂量溴酸钾诱导淋巴细胞适应性反应可能涉及的其他机制

5. 思考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溴酸盐的来源

2、溴酸盐的毒性作用研究

3、溴酸盐的作用机理研究

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交流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人脐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低剂量溴酸钾能否诱导淋巴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以及相关机制,初步揭示饮用水中溴酸盐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
  方法:以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淋巴细胞微核实验,将淋巴细胞分为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给予终浓度0.1μmol/ml溴酸钾处理,非预处理组不做处理,培养48小时后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毒性浓度溴酸钾、以及致微核效应较强的阳性药物MMC、BLM继续作用细胞24小时,常规收获镜检。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中,首先常规培养细胞48小时,然后分别给以低剂量溴酸钾组和毒性剂量溴酸钾组终浓度0.01μmol/ml、2.5μmol/ml的溴酸钾,阴性对照不做处理,继续培养24小时后收获;阳性对照在收获前30 min给以终浓度20μg/ml BrdU。常规收获和免疫组化方法处理后, DAB染色镜检。
  结果: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在毒性剂量溴酸钾24小时实验中,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分别给以2.0μmol/ml、2.5μmol/ml、3.0μmol/ml、3.5μmol/ml溴酸钾,预处理组较非预处理组淋巴细胞微核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但进一步比较相同处理剂量下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间阳性微核数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α’);在不同剂量MMC和BLM实验中,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分别给以0.4μg/ml、0.8μg/ml、1.2μg/ml MMC和5μg/ml、10μg/ml、15μg/ml BLM,预处理组较非预处理组淋巴细胞阳性微核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同时进一步比较相同处理剂量下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间阳性微核数,发现显著性差异(P>α’)。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溴酸钾处理组的淋巴细胞DAB染色结果为阴性(-),BrdU处理过的阳性组细胞DAB染色结果为强阳性(+++),毒性剂量溴酸钾组淋巴细胞DAB染色结果为阳性(+)。
  结论:微核实验显示,脐血淋巴细胞经过低剂量溴酸钾预处理后再分别给以不同的较高剂量毒性药物处理,淋巴细胞微核率上升趋势有一定的降低,提示溴酸钾可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了适应性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实验初步表明,溴酸钾中的溴能部分掺入到细胞的DNA中。我们推测掺入在DNA中的溴诱导细胞产生适应性反应可能与细胞损伤修复等过程有关。具体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