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研究——以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为例
【6h】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研究——以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选择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 相关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难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农民工聚居区环境设计理论研究基础

2.1 环境心理学

2.2 环境行为学

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 场所精神

2.5 居住分异理论

2.6 文化认同

2.7 本章小结

3 类似案例的公共场所环境研究

3.1 湖南长沙农民工公寓调研

3.2 湖北武汉佛祖岭社区调研

3.3 总体分析对比研究

3.4 普通住宅小区公共环境

3.5 流芳街调研

3.6 本章小结

4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研究

4.1 武汉地域人文特征

4.2 武汉东湖高新区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概况

4.3 聚居区公共场所问题及其影响

4.4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原则

4.5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要点

4.6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与居住区的异同

4.7 本章小结

5 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环境设计原则及方案设计

5.1 武汉富士康员工宿舍区现状分析

5.2 改造内容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研究工作和成果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聚居区公共环境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的理想与意志的外在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以崭新的面貌登上舞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与城市生活“被隔离”,造成居住层次分异的扩大化。他们的居住环境相对城市普通居民来说还居于标准之下,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环境相对恶劣。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共场所的环境设计,是对“特殊人群的特殊设计”,研究分析了武汉东湖高新区青年农民工的生活习惯和休闲行为,总结出东湖高新农民工自己的特色和由此产生的环境需求。因为他们居住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流动性和暂居性,所以研究时从固定空间场所出发,分别从建筑外环境、交通系统、绿化环境、环境小品以及特定场所衍伸出的场所精神、文化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在后现代工业生产、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环境与户外公共空间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提出聚居区的公共心理环境营造的原则。
  运用分析比较法,对国内农民工公寓进行分析,比较他们的优劣,找出存留的问题,以环境心理学和景观设计学为理论依据,提出相对合理的改善意见,并以富士康工业园宿舍区作为改造实例,实践论证归纳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公租房、廉租房等)公共场所环境设计在武汉地区的一般设计规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