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6h】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2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

2.1 引言

2.2 工业化原始积累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

2.3 经济发展理念及战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2.4 闭关自守、城乡分割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2.5 小结

3 转型期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

3.1 引言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对工业化的贡献

3.3 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变化

3.4 “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3.5 利用外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张

3.6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总体特征

4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4.1 引言

4.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4.3 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判断:趋势分析(一)

4.4 城乡收入差距来源的收敛性判断:趋势分析(二)

4.5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趋势的基本判断

5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5.1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

5.2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实践

5.3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结构转换路径分析

5.4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公共物品和服务均等化

5.5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金融创新

5.6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在城乡二元户籍基础上形成的资源配置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该体制促成并巩固了城乡二元经济;在体制转轨时期,其延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进程,即妨碍了劳动力等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致使城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非竞争市场的关系。现有研究结论通常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以牺牲公平换取效率,而本文作者认为在城乡市场分割条件下的增长模式既没有效率又不公平。因此,中国城乡二元体制退出历史舞台,进而要求建立起全国真正的统一市场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是在维持城乡二元体制的前提下展开的,其结果是导致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差距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目前,中国正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既有巨额的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又有着世上恩格尔系数和城乡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消除妨碍城乡融合的城乡二元体制,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必须克服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以城乡一元体制取代城乡二元体制应该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内容,由于中国面临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世上独特的,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可供指导和借鉴,这值得学者对其不断探索。
  本文作者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及城乡收入关系的改善为主线,系统性地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消除。在研究内容的取舍上,重点实证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发展政策、农村金融创新。
  首先,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形成的基础。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为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传统体制具有明显历史局限性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反过来又会强化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其次,本文作者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维持城乡二元体制的前提下展开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城乡二元体制在新的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虽然市场化取向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以“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在城市务工,但由于身份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原因,“农民工”不得不长期接受低薪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农民工”为中国低成本工业化做出了长期、重大贡献的同时,但其收入没有同其贡献呈现出同比例增长,从而导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趋势较为明显。
  再次,由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敢于面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不仅体现为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还体现在接受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差距,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差距等层面,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推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作者从表征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诸多指标中,选取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和城乡收入来源差距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距在局部上正在收敛,在总体上也确实正在收敛。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最后,本文作者还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依据;重点分析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分析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就业、创业以及农村金融创新等内容。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速度才会下降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水平,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特色的中国城乡市场一体化将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快速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