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节镜下解剖位与传统过顶位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近期疗效对比
【6h】

关节镜下解剖位与传统过顶位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近期疗效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法

3.术后疗效评估

4.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1.解剖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讨论

2.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的讨论

3.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位单束重建(ASB)与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CSB)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关节外科中心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解剖单束重建组和传统的过顶位单束重建组。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筛查后共有63个病例入选,其中ASB组31例,CSB组32例,在所有入选的病例中,手术移植韧带来源均为自体腘绳肌腱,手术方式为解剖位或传统过顶位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两组间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膝关节主动活动度、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shifttest)、Lysholm评分及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在术后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
  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时患者CSB组3例术后伸直受限平均5~10°,屈曲正常;ASB组无伸直受限,屈曲正常;Lachman试验:ASB组术后3~6个月全部阴性,CSB组术后3~6个月6例阳性,两组之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轴移试验:ASB组阴性率66.7%,CSB组阴性率41.7%,两组数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两组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位单束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相比,前者术后早期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然而这两种术式术后其他的膝关节功能评估指标差别并非很显著,因此其临床意义及更远期的临床效果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