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生土长的文化底蕴——以自然装置为主体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
【6h】

土生土长的文化底蕴——以自然装置为主体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设计创作的缘起

1.2. 设计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1.3. 设计创作中相关概念界定

1.4. 设计创作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5.设计创作内容与方法

2 自然装置的设计创作演变

2.1. 以自然装置为主体的创作理念阐述——播种:艺术创作理念与自然资源结合

2.2 以自然装置为主体的创作案例分析——萌芽:一次以“自然”为名的组装实验

2.3 以自然装置为主体的创作理解——生长:冲撞与交融的一渠清喜水泽

3 自然装置的创作成果

3.1 设计创作项目的背景

3.2 项目分析、可行性

3.3 项目设计构思、概念演变

3.4.设计创作成果展示

3.5.设计创作的感悟

3.6.设计创作成果展示

结语

1.设计创作取得的成果

2.2. 尚需深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越发频繁,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情况加剧。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经超出自然环境本身的负荷。生态、绿色、低碳的口号此起彼伏。在现阶段的设计中,任何有关环境或景观的设计,恐怕或多或少都会被冠上生态的名号。这不禁让人反思,生态口号下的设计就真的是生态了的吗?在那么多人造环境的设计中,真的就符合生态的真正内涵吗?作为艺术设计者来说,怎样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来表达对生态环境的追求,才能是既满足人们对审美的精神需求,又满足对环境自身保护的功能需求?
  带着这样一些对环境的思考,重新定义了对设计的表达。所谓设计,即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作。它运用艺术的语言和各种的表现手法,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却使设计按照模式化的套路进行,“因地制宜”变为“百搭”,从而顺着固定的思维发展。比如数字的顺序就一定是从1到9,如果不是这样,固性的思维就被打破,但设计的创作,必须跳脱模式化的套路,创作设计本质最真实的源头。从真实中去体现设计的自然、设计的生态、设计的低碳和设计的蕴意。
  本文以自然装置为主题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主要通过艺术创作中构成设计的手法对自然的材质进行利用从而创作出适用于自然环境的装置设施。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设计创作的缘起、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为设计创作的演变部分,通过分析课题的背景和现状特征以及当地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论述了设计创作的理念,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对自然装置为主体的环境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第三部分为设计的创作展示部分,分别从项目的概括与项目的资源分析角度,进行了自然装置的创作的成果展示与创作感悟。论文的最后部分为结论部分。
  从作品中回溯,可看到自我建构和行进的一个过程,从中组合的线条成形之后,进入被创造的世界,自此流向它自身的道路,展现经过打磨后的风貌,这样的成品,或许是对设计师最好的回馈,犹如指挥家一般,用地上筑起的是按自己想法成形的表达。设计的迷人之处,也正在此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