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主流报纸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6h】

中美主流报纸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现实背景及意义

1.2 理论背景及意义

2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2.1 议程设置

2.2 钓鱼岛事件及中美日政府反应

2.3 中美媒介与新闻报道

2.4 研究问题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抽样方法

3.3 类目建构与编码

4 研究发现

4.1 报道数量、篇幅与版面

4.2 发稿地点比较

4.3 新闻体裁比较

4.4 报道基调比较

4.5 新闻来源比较

4.6 消息来源比较

4.7 报道题材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小结

5.2 本研究的启示

5.3 本研究的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内容分析编码簿

附录2:《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内容分析编码说明

展开▼

摘要

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是中日两国领土争端的焦点,2012年4月因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购岛”言论逐渐发展成为两国的重大外交争执。美国作为世界强国与日本有着同盟关系,在这次2012年爆发的钓鱼岛争端中声称1972年交付给日本的是该岛屿的“施政权”,而不是主权,美国在此问题不持任何立场,不会选边站。另一方面,又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该争议岛屿。中国不少专家学者、评论家指出,美国这一前后矛盾的说法明显的是在“选边站”。本研究欲从美国媒体报道中窥探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并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来比较中美报道展现的钓鱼岛议题特征差异。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比较了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中美媒体钓鱼岛事件的相关报道,分析了两份报纸呈现出来的议题特征,发现两者在篇幅、版面、新闻来源这些特征上相似,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报道数量、发稿地点、报道体裁、报道基调、消息来源、报道题材这些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新闻报道呈现出偏向日本的立场。
  《人民日报》的钓鱼岛报道代表中国政府发出了强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舆论。《纽约时报》以表面的客观性来掩盖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并依靠媒介霸权来对全球实施意识形态影响。通过上述《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人民日报》需要从议程设置的某些方面进行改进,加强新闻编辑及采写实践,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介霸权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