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诊儿童白血病凝血指标异常及临床意义
【6h】

初诊儿童白血病凝血指标异常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出血是危及白血病患儿生命的最常见合并症。且有研究表明儿童初治白血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引起的脑疝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常伴有凝血功能的改变,易发生出血或高凝状态。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前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白血病患儿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减少临床出血发生率。
  方法:
  研究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血液病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资料完整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收集患儿起病时临床出血症状(皮肤瘀斑、注射部位出血、牙龈或鼻腔出血、血尿黑便、眼底出血或颅内出血,满足任何一项即认为有出血症状),肝脾大小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诱导化疗前凝血功能5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肝功能、乳酸脱氢酶、免疫分型(T细胞型及B细胞型)、白血病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等检查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凝血指标异常的发生率高,70例患儿中有59例发生凝血指标异常,凝血异常发生率达84.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共13例,均有凝血功能异常。通过χ2检验分析发现凝血指标正常及异常的两组间免疫分型、肝功能、乳酸脱氢酶及组织肿瘤负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凝血指标的改变可能与T细胞型、肝功能不良、乳酸脱氢酶增高及组织肿瘤负荷大有关系。而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凝血指标异常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白血病分型及危险度无明显关系。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及肝功能不良是凝血指标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通过χ2检验分析发现临床出血不仅与血小板数目减少有关,而且与凝血指标的异常也有明显关系(P<0.05)。同时通过t检验分析凝血5项指标与临床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是否出血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D二聚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前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影响凝血功能的因素可能包括:T细胞型白血病、肝功能不良、乳酸脱氢酶高及组织肿瘤负荷大、。起病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及肝功能不良是引起凝血指标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与临床出血表现关系更密切。通过检测凝血功能,为临床预防白血病患儿出血提供依据。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的异常,可有效减少临床出血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