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资本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
【6h】

自然资本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 论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自然资本的经济学分析

2.1自然资本内涵及本文研究范畴的界定

2.2自然资本与可持续发展

2.3自然资本测度:生态足迹方法

本章小结

3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分析

3.1自然资本要素引入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拓展

3.2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

3.3南北贸易与贸易隐含自然资本转移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

4.1中国自然资本测算模型

4.2中国自然资本测算结果及其特征分析

4.3中国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本章小结

5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测算

5.1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测算模型

5.2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3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测算结果:总量分析

5.4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测算结果:分部门分析

本章小结

6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6.1投入产出技术与结构分解分析

6.2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的结构分解模型

6.3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的结构分解结果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2 附表

展开▼

摘要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也逐渐呈现不和谐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自然资源急剧消耗与环境污染正逐渐上升为一个全球问题,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空前关注。长期以来,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使中国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在全球普遍关注气候变化、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等环境问题的今天,调整贸易增长方式,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自然资本的视角,采用生态足迹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围绕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包括自然资本的经济学分析、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分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视角与自然资本测度方法,从自然资本的经济学内涵、自然资本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测度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对本文采用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则从三个方面对贸易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综合探讨,首先分析自然资本要素引入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拓展,其次建立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并探讨贸易对自然资本库茨涅茨曲线的影响;第三阐述南北贸易和贸易隐含自然资本转移,主要分析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难所效应,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以“环境三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及“贸易隐含自然资本转移”的作用机制为基础,从两个不同角度揭示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第一,构建中国省际生态足迹面板数据库,进而考察中国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区的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足迹结构、生态足迹强度、生态足迹压力等指标,全面刻画中国自然资本消耗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期内中国自然资本消耗不断攀升,表现为资源消耗向环境污染转变的特征,自然资本效率趋于恶化,生态压力不断加强;其次通过构建全国层面的静态和动态省际面板模型及区域层面的静态省际面板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从全国及区域层面考察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不同估计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贸易开放度与自然资本消耗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层面则有所差异,其中贸易的规模效应在全国及不同区域均为负,结构效应仅在中部地区为正,技术效应仅在东部地区为负,总体来看,贸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中国的自然资本消耗,而技术效应则缓解了中国的环境压力。第二,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1992-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自然资本流向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编制了该研究期内六个年度的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两类自然资本采取不同的部门划分,将土地投入和能源消耗导入模型测算贸易隐含自然资本。结果表明该研究期内,中国实际用地与虚拟用地的进出口规模总体扩张,且虚拟用地规模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生态足迹净出口总量呈现波动增长,其中2002-2007年增长最为迅速,但自2007年后出现显著回落,中国对外贸易特征总体表现为“生态逆差”,其中“资源逆差”主要由农林牧渔业拉动,而“污染逆差”所涉及的部门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次,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贸易隐含自然资本变动分解为资源强度、技术水平和贸易规模三大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整个研究期还是分阶段来看,资源强度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两类用地的净出口,其中在虚拟用地中表现更为显著,但比较而言,这两种因素对于中国自然资本净出口的抑制效果十分有限,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中国“生态逆差”的主要因素。最后,在综合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国际、国家及地区层面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国际层面强调积极参与环境外交,深化国际环境合作;国家层面涉及综合运用贸易手段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区域层面则侧重结合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