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KF83959和IGF2对小鼠恐惧记忆消散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
【6h】

SKF83959和IGF2对小鼠恐惧记忆消散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SKF 83959对小鼠恐惧记忆消散的作用及机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IGF 2对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本文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恐惧记忆消散的神经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SKF83959对小鼠恐惧记忆消散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SKF83959可被视为Gq蛋白偶联多巴胺受体的一种激动剂,其已被证明具有抗抑郁、帮助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动物模型的PD症状等多种有益作用。目前为止,尚不清楚 SKF83959是否对动物的恐惧记忆消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在此研究了SKF83959对恐惧记忆消散的作用。
  方法:采用fear conditioning行为学实验方法研究SKF83959对小鼠恐惧记忆消散的影响;应用旷场实验方法研究 SKF83959对小鼠自发活动及基础焦虑水平的影响;运用脑区套管埋置、脑区注射给药方法结合fear conditioning行为学实验方法研究SKF83959促进小鼠恐惧记忆消散作用的发挥是否有赖于杏仁核脑区磷脂酶C/肌醇三磷酸/钙离子(p hosp ho lipa se C/inositol triphosphate/Ca2+,PLC/IP3/Ca2+)信号通路的激活。
  结果:(1)Fear conditioning开始之前SKF83959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1 mg/kg/day,为期7天)显著促进小鼠恐惧记忆的消散,对恐惧记忆的自发性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续新(rene wa l)及复燃(re insta te me nt)等现象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记忆的自发性恢复实验中,SKF83959可使小鼠的僵直率由60.9±5.1%降至44.2±4.4%(n=7-8/group,p<0.05 vs vehicle);在记忆的续新实验中,SKF83959可使小鼠的僵直率由78.4±3.2%降至67.5±3.2%(n=8-10/group,p<0.05 vs vehicle);在记忆的复燃实验中,SKF83959可使小鼠的僵直率由95.2±0.7%降至78.3±2.3%(n=10-13/group,p<0.01 vs vehicle)。同样地,fear conditioning结束之后SKF83959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1 mg/kg/day,为期7天)亦具有上述作用:在记忆的续新实验中,SKF83959可使小鼠的僵直率由52.0±7.0%降至28.9±5.4%(n=7/group,p<0.05 vs vehicle);在记忆的复燃实验中,SKF83959可使小鼠的僵直率由90.9±3.1%降至71.0±7.1%(n=11/group,p<0.05 vs vehicle)。(2)SKF83959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1 mg/k g/day,为期7天)并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及基础焦虑水平。(3)SKF83959通过激活杏仁核脑区的PLC/IP3/Ca2+信号通路促进小鼠恐惧记忆的消散。
  结论:SKF83959具有显著的恐惧记忆消散促进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动物杏仁核脑区PLC/IP3/Ca2+信号通路的激活。
  第二部分 IGF2对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是胰岛素样多肽家族(insulin-like peptide family)的重要一员。尽管最近刚有研究指出IGF2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不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由IGF2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动物抑郁样行为的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做进一步的挖掘。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力争使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由IGF2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动物抑郁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方法:建立小鼠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抑郁模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对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抑郁模型小鼠海马脑区IGF2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在应用 shRNA介导的基因干扰技术对小鼠海马脑区的 IGF2基因进行沉默(knockdown)的基础上,应用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方法及阈下社会挫败应激模式对小鼠在抑郁样行为及其对不良应激的易感性方面所发生的改变进行测定;应用脑区套管埋置及脑区注射给药技术研究海马脑区给予外源性IGF2对小鼠强迫游泳行为及CSD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结果:(1)接受过CSDS处理的小鼠其海马脑区IGF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所表现出的抑郁样行为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越严重的抑郁样行为的小鼠其海马脑区IGF2的蛋白表达水平越低。(2)对小鼠海马脑区的IGF2基因进行沉默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产生,这一作用具体表现在:海马脑区IGF2基因沉默可使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由131±26 s增至222±34 s(n=13-15/group,p<0.05 vs control)。与此同时,海马脑区IGF2基因沉默亦可使小鼠对阈下社会挫败应激的易感性得到显著增加。在社会接触行为学实验中,海马脑区IGF2基因沉默可使小鼠在target阶段的社会接触时间由51.4±8.0 s减少为29.5±6.7 s(n=11-13/group,p<0.05 vs control);在糖水偏好实验中,海马脑区IGF2基因沉默可使小鼠的糖水偏好水平由89.8±2.6%降至71.3±6.4%(n=11-13/group,p<0.05 vs contro l)。(3)小鼠海马脑区给予IGF2具有抗抑郁作用,具体表现在:海马脑区急性给予IGF2(2.5 ng/side)可显著减少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体而言,IGF2可使动物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由94±11 s减少为49±12 s(PBS:n=21;IGF2(2.5 ng/side):n=14;p<0.05 vs PBS);海马脑区多次重复给予IGF2(250 ng/side,为期7天)可逆转CSD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产生。在社会接触行为学实验中,IGF2可使CSDS易感鼠在target阶段的社会接触时间由14.6±4.1 s增至38.8±5.4 s(CSDS susceptible-PBS:n=10;CSDS susceptible-IGF2(250 ng/side):n=10;p<0.05 vs CSDS susceptible-PBS);在糖水偏好实验中,IGF2可使CSDS易感鼠的糖水偏好水平由64.2±3.2%增至85.7±3.0%(CSDS susceptible-PBS:n=9;CSDS susceptible-IGF2(250 ng/side):n=9;p<0.01 vs CSDS susceptible-PBS)。IGF2抗抑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海马脑区的IGF2受体而非IGF1受体的激活。
  结论:小鼠海马脑区由 IGF2/IGF2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产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下调海马脑区IGF2的表达水平可增加小鼠对应激的易感性,相反,小鼠海马脑区给予IGF2则可通过激活海马脑区内的IGF2受体而非IGF1受体产生抗抑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