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创伤后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6h】

颅脑创伤后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

前言

前瞻性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许可

2. 研究方法

3. 入选及排除条件

4. PTCI的诊断标准及预后

5.一般资料

6.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创伤后脑梗塞一般资料与血样本检测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 创伤后脑梗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创伤性脑损伤后CTA报告结果

4. CTA异常患者治疗后复查结果

5. PTCI治疗后患者对比

三、讨论

回顾性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入选标准

2.一般资料

3.PTCI的诊断标准

4.PTCI相关危险因素的选择和预后指标

5.研究方法

6.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 创伤后脑梗塞单因素分析结果

2. 创伤后脑梗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PTCI与非PTCI的预后对比

三、讨论

1. 入院时的GCS评分与PTCI

2. 脑损伤类型与PTCI

3. 脑疝与PTCI

4. 低血压状态与PTCI

5. 开颅手术与PTCI

6. 性别、年龄、止血药物、感染与PTCI

参考文献

综述:创伤性脑梗塞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探讨创伤性脑梗塞相关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1)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新入院患者(共130例),在伤后12-24h内抽取静脉血,检验凝血功能(血小板、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浆生化(Na+、K+、Ca2+、HCO2-)、白细胞计数、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2)入院时检查头部CT,并按我科常规诊疗原则进行治疗,定期3d、5d、7d复查头部CT,记录发生PTCI的患者。(3)同时对所有130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对CTA异常的患者治疗时动态复查。(4)统计130例患者血样本检验指标和基本资料各区间范围内,及不同CTA结果内患者例数及PTCI发生例数,进行统计比较,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5)评价CTA异常患者治疗2周后CTA的变化,及PTCI治疗2周和6周后的治疗效果。
  回顾性研究:回顾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592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发生创伤后脑梗塞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损伤类型(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形成、开颅手术、使用止血药物时间、低血压状态、感染等进行PTCI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预后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前瞻性研究:(1)130例患者中,12例发生PTCI,发生率为9.23%。(2)入院时的低GCS评分,血小板减少、PT延长、APTT延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高D二聚体和高DIC评分,血浆HCO2-减少及血浆粘度增高对影响PTCI的发生中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发生PTCI的可能危险因素。但其中入院时的低GCS评分(OR2418.539,95%CI1.182-4947063.228,p<0.05),血小板减少(OR1453.894,95%CI2.611-809679.718,p<0.05),PT延长(OR1184.697,95%CI2.610-537768.835,p<0.05),D二聚体增高(OR169.882,95%CI3.214-8978.776,p<0.05)及高DIC评分(OR147.558,95%CI2.096-10385.975,p<0.05)与PTCI的发生密切相关。(3)PTCI患者往往存在血管纤细、血管受压、管腔狭窄(闭合)(p<0.05)。(4)CTA异常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CTA的结果总体可恢复(p<0.05),其中以单纯血管受压的患者恢复为主。(5)PTCI治疗2周及6周后的效果无差别(p>0.05)。
  回顾性研究:(1)592例患者中,41例发生PTCI,发生率为6.93%。(2)入院时的低GCS评分,脑损伤类型,脑疝形成,止血药物应用>3天,低血压状态,感染在对影响PTCI的发生中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PTCI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的低GCS评分(OR18.023,95%CI5.076-63.992,p<0.05),脑挫裂伤(OR43.265,95%CI8.082-231.605,p<0.05),脑疝形成(OR14.221,95%CI2.874-70.374,p<0.05)及低血压状态(OR5.401,95%CI1.066-27.358,p<0.05)与PTCI的发生密切相关。(3)PTCI导致重残(78.05%vs28.49%)及死亡(9.76%vs2.36%)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PTCI患者(p<0.05)。
  结论:前瞻性研究:入院时低GCS评分,血小板减少、PT延长,D二聚体增高和高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高危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而PTCI患者往往存在血管纤细、血管受压及管腔狭窄(闭合),通过早期防止颅内血管受压,可一定程度预防PTCI,发生PTCI后治疗效果不佳。
  回顾性研究:入院时低GCS评分,脑挫裂伤,脑疝形成,低血压状态是发生PTCI的高危危险因素,一旦发生PTCI提示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