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孔子的“忠恕”之道
【6h】

浅析孔子的“忠恕”之道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忠恕”的涵义

1.1 何谓“忠”?

1.2 何谓“恕”?

1.3 “忠恕”的意涵

2 “忠恕”与“仁”

2.1 孔子之道:“仁”

2.2 “忠恕”与“仁”的关系

2.3 如何理解《中庸》“忠恕违道不远”句的内涵?

3 “忠恕之道”的实践

3.1 “忠恕之道”的实践前提

3.2 孝:“忠恕”之道最为切近的实践方式

4 “忠恕之道”与现代世界

4.1 “忠恕”中的“人”、“己”观念

4.2 简谈道德金银律与“忠恕之道”

4.2.1 作为道德金银律的“忠恕之道”

4.2.2 金律的实施困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论证孔子的“忠恕”之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恕”即是在内思尽己的基础上推己以及人。孔子的“仁”道,追求“人我双成”境界的达成,而“忠恕”兼摄人我,是“仁”道在工夫义上的当下呈现。“仁”是贯通古今的实践之学,由此观之,“忠恕”在现代仍应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本文欲提出,“忠恕”即是“仁”的工夫,并论证与“忠恕”相关的实践问题。
  本文第一章解释“忠恕”的意涵,“忠”是内尽于心,时时刻刻保持诚实无欺、澄净自如的真实状态(“尽己”);“恕”是在“忠”的基础上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忠”体“恕”用,“忠恕”即此合二为一。所以,“忠恕”的意涵,即是在内思尽己的基础上推己以及人,最终达致“人我双成”的境界,表现在《论语》中,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是“仁”道的呈现,所以,第二章紧随其后,指出孔子之道就是“仁”道,接着讨论“忠恕”与“仁”的关系:“忠恕”是“仁之方”,但又不仅仅是仁的具体实践方式,它所追求的“人我双成”本身就是“仁”在工夫义上的体现,由此,本文将“忠恕”理解为“仁”的工夫,它不仅包含实践的方式(尽己而推己及人),本身更是“仁”的当下呈现。第三章讨论“忠恕”的具体实践,包括其实践前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预设和孜孜不倦地笃行自省,接着讨论了“忠恕”最为切近的实践方式:孝。第四章讨论忠恕之道在现代世界的普遍化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模糊他人和自己之间界限的问题作一思考,明确现代实践中可以通过交际性原则,将“忠恕”的应用范围限制在人己共在的公共领域来规避这一问题。其次论述将“忠恕”以“金银律”的形式进行应用的可能性。最后,在肯定“忠恕”可以进行形式化地现代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其中可能出现的两种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