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中的郊野公园体系构建研究——以武汉市黄陂绿楔为例
【6h】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中的郊野公园体系构建研究——以武汉市黄陂绿楔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生态控制线相关研究

2.2 郊野公园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3.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的空间布局

3.1 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空间布局原则

3.2 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空间选址

3.3 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空间布局模式

3.4 本章小结

4.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的功能定位

4.1 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4.2 内源引导式郊野公园体系功能定位

4.3周边嵌入式郊野公园体系功能定位

4.4 外部植入式郊野公园体系功能定位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的绿道整合

5.1 郊野公园体系的绿道整合内涵

5.2 功能布局整合——游憩型绿道

5.3 生态系统整合——自然型绿道

5.4 本章小结

6.武汉市黄陂绿楔中郊野公园体系的构建

6.1 武汉市黄陂绿楔概况

6.2 武汉市黄陂绿楔构建郊野公园体系的必要性

6.3 武汉市黄陂绿楔郊野公园体系空间布局

6.4 武汉市黄陂绿楔的郊野公园体系功能定位

6.5 武汉市黄陂绿楔郊野公园体系绿道规划

6.6 本章小结

7.结论与探讨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为了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科学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部分城市开始采用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方式对生态用地进行保护。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控制区的规划主要集中于对用地建设的严格控制,较少从发展的层面提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性利用。郊野公园自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发展以来,作为一种保护生态、促进发展的空间管控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可,并且也陆续开展了郊野公园建设活动。考虑到生态控制区的资源类型,考虑到郊野公园的功能特点,提出在生态控制线中构建郊野公园体系,实现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发展。
  论文充分研习了国内外郊野公园建设及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认识到我国对于郊野公园体系构建研究的不足和缺失,尝试性的以郊野公园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绿道整合的步骤构建出郊野公园体系。在对郊野公园空间布局的研究中,通过GIS对环境影响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进行郊野公园空间选址,总结出三种郊野公园空间布局模式,分别为连续型、间隔型和离散型;在空间布局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影响要素,将郊野公园的功能分为内源引导式功能、周边嵌入式功能和外部植入式功能,其中生态保育、农林风貌、历史人文展示功能为内源引导式,都市休闲、农业生产为功能为周边嵌入式,野外露营、摄影基地和农业旅游功能为外部植入式,三种方式引导郊野公园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郊野公园体系构建的最后一步是绿道建设,用游憩型绿道整合郊野公园空间和功能,用自然型绿道整合生态环境。
  文章最后将上述生态控制线中郊野公园体系构建的方法运用于武汉市黄陂绿楔规划实践中,结合黄陂绿楔的现状,通过空间选址、功能布局和绿道建立完成了郊野公园体系的构建,进而指导黄陂生态绿楔的发展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