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86-2014年间我院眼科浆细胞瘤的临床观察和循证研究
【6h】

1986-2014年间我院眼科浆细胞瘤的临床观察和循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实验材料

1.标本来源

2.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1.HE染色

2.免疫组织化学

3.荧光原位杂交(FISH)

三、实验结果

1.临床表现

2.病理学检查结果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 FISH结果

5. 治疗与转归

附图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眼部浆细胞瘤的系统性回顾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眼部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以及针对眼部浆细胞瘤的多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此外,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分析眼部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等。
  方法:
  收集并分析自1986-2014于武汉协和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眼眶肿瘤手术切除并确诊浆细胞瘤的共计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英国骨髓瘤论坛指南工作组的国际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变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单纯手术、手术联合放疗、手术联合化疗等。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定期行骨髓穿刺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检测疾病对治疗的反应情况,治疗后有无复发,是否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等。随访时间为2年,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在本组8例患者中,男3人,女5人。年龄范围为34-67岁,中位年龄为55.4岁。眼部浆细胞瘤可以发生在眼眶、泪腺、结膜等部位,在本组研究中,8例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及相应例数如下:5例肿瘤位于眼眶颞上方,眼眶颞下方、眼睑和泪腺各1例。眼部浆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由局部肿物及因此产生的压迫症状引起。眼部浆细胞瘤的诊断依赖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证实表达浆细胞特有的标记物CD38和CD138。本组研究的8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浆细胞瘤。其免疫组化的结果如下:所有肿瘤细胞呈CD38、CD138阳性,Kappa阳性5例,Lambda阳性3例,CD20阳性3例,CD79a阳性4例,cyclin D1阳性2例,仅1例显示CD3阳性,CD5和CD23均为阴性,Ki-67的表达介于5-40%。另外对本组8例患者的石蜡标本采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如下:5名患者检测出IGH易位,其中3名患者检出t(4;14)(p16;q32),2名患者为t(11;14)(q13;q32)。比较不同染色体异常患者的预后,发现t(4;14)(p16;q32)和 t(11;14)(q13;q32)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分别为12.7月 vs17.5月,推测伴有t(4;14)(p16;q32)的预后差于t(11;14)(q13;q32)。随访时间为2年。
  结论:
  眼部浆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皆无特征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我们首次应用FISH分析眼部浆细胞瘤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由此推断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本组病人中伴有t(4;14)(p16.3;q32)相比于t(11;14)(q13;q32)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较差,推测浆细胞瘤中存在的染色体异常可能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存在影响。由于我们这组病人由于病例数少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尚不足以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做出明确推断,还需更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与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