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营造视角下当代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研究——以长江中下游聚落营建为例
【6h】

社区营造视角下当代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研究——以长江中下游聚落营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完整且复杂的社会系统,而当代乡村聚落的营建则是涉及这个系统各方面内容的时代命题,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尚无统一范本以供因循,由此也造成部分村落在营建过程中混乱无序的现状。本文选取社区营造作为研究的视角,通过建筑学与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方法和理论的整合运用,尝试在乡村社会经济、乡土资源、生活模式、文化观念与空间建造之间的诸多错综复杂的关联中寻求一种逻辑和秩序,探寻具有可操作性的营建模式和策略方法,为乡村聚落的可持续性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围绕乡村聚落的营建模式分别从“乡建模式的历史经验梳理与总结、社区营造相关理论延展、共时性乡建模式的分类与比较、适宜模式与调适策略建构”四个方面逐层推进。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了清末时期至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六个阶段,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归纳出不同时期乡村建设的重点以及期间所出现的各类乡建模式的特征。历史各时期乡建模式的经验启示是进行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研究的重要参照系。其次,以建筑学与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论、自组织理论、公众参与理论、生态学理论,援引并厘清社区营造的相关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同时,将其应用到乡村聚落营建模式的研究中,建立了社区营造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评价体系。随后,通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个重点调研村落为例,对共时性乡建模式的规律进行分类探索,基于不同调查案例之间及其要素之间的关联与逻辑,提炼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8种乡建模式类型的基本特征,继而结合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客观评价体系和村民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这一地区的8种主要乡建模式进行了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并归纳总结出5种典型模式的关键要素。最后,在模式比较的基础上,综合营建目标、营建阶段、主要做法、基本路径等内容对适宜模式进行建构,并以湖北龙马村、郑家山村、熊万隆村为例加以论证,针对模式调适策略提出乡村聚落营建的6项整体层面的可持续性策略和10项空间层面的适宜性策略。 本研究通过模式分类——模式比较——模式建构——模式调适的研究路径创建了乡建模式系统化研究的思路,并力图将多学科方法理论、社区营造所涉及的理论和要素整合融入于乡建模式的研究中,研究成果能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乡村聚落营建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同时对于其他地区的乡建实践与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仅为一得之见,以期引发各界对乡建模式研究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