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话语·多模态·跨媒体:中国汉字故事传播策略研究
【6h】

元话语·多模态·跨媒体:中国汉字故事传播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汉字的六大特性

1.1.2中国汉字的故事性特质

1.1.3中国汉字故事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汉字故事研究综述

1.2.2元话语理论研究综述

1.2.3多模态理论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

1.4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研究重点

1.4.2研究难点

1.4.3研究创新点

2.中国汉字样本元故事

2.2汉字字形元故事

2.2.1汉字的起源

2.2.2汉字样本字形元故事

2.3汉字字义元故事

3.中国汉字故事的元话语分析

3.1中国汉字与元话语

3.2汉字样本的元话语表现

3.3汉字样本的元话语解析

4.中国汉字故事的多模态创意

4.1汉字书法

4.2汉字绘画

4.3汉字舞蹈

4.4汉字雕塑

4.5汉字玩具

4.6汉字剪纸

4.7汉字动画

5.中国汉字故事的跨媒体传播策略

5.1中国汉字故事与跨媒体叙事

5.1.1跨媒体叙事

5.1.2跨媒体叙事的特征

5.1.3中国汉字故事的跨媒体叙事策略

5.2 学校教育—中国汉字的多模态

5.3 家庭教育—中国汉字的代际传播

5.4社区传播—借力文化活动

5.5 政府传播—国家文化建设支持

5.5.1最中国的汉字创意传播策略

5.5.2最省市的汉字创意传播策略

5.5.3汉字国际艺术节

6.研究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关于中国汉字的学术研究由来已久,无论是对中国汉字文化宏观层面的论述,还是单个汉字的历史考究和现代推广都是语言学家们热衷的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是汉字故事的传播学研究视角。本文通过梳理出中国汉字故事语言学和传播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单个中国汉字出发,从“最能代表中国的100个汉字”中筛选出12个代表性汉字样本,以这12个中国汉字为研究对象,并对这12个汉字进行元话语分析,得出12个汉字的元话语表现。以12个汉字的元话语表现为基础,扩展这12个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多模态创新形态。通过用讲故事这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中国汉字故事大众化,国际化,让汉字故事和汉字文化不仅对于国人耳熟能详,也能为国外的汉字汉语爱好者所熟知。 本文立足于元话语理论和多模态理论。元话语(meta-discourse)通常称为“关于话语的话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这是语言学关于“元话语”的定义。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待元话语,创造性地将“元话语”运用于汉字元故事之上,从而对12个样本进行“元话语”分析,得到12个汉字样本的“元话语”内容,从而形成汉字故事的“元话语表现”。多模态(multimodality)则是一个基于传播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术语,指的是信息在传递中呈现的多种模态,即交际符号的多样性。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动漫、网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本文将汉字看作交际符号,并以多模态理论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个层次为分析框架,分析出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多模态创意传播形式,即汉字书法,汉字绘画,汉字舞蹈,汉字雕塑,汉字剪纸,汉字动画等。这是本文的一大贡献。 最后,本文根据中国汉字的多模态创意传播形式,从跨媒体叙事,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五个维度,提出了中国汉字故事的跨媒体传播策略,从而将汉字故事系统化,普遍化与国际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汉字故事的跨媒体叙事传播,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汉字故事世界进行,将中国汉字故事沿着小说,书籍,游戏,电视,电视等不同媒介形态进行独立叙事,但这种独立并非毫无关联,必须在故事逻辑上与原世界观相一致,从而使得汉字故事更加生动,更易于被受众接受和吸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