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痰液与粪便微生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6h】

痰液与粪便微生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实验试剂与耗材

1.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主要软件、数据库及版本

2 研究对象

1.4 非小细胞肺癌组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健康对照组纳入与排除标准

3 实验方法

3.1 样本采集与保存

3.2 DNA 提取

3.3 DNA样品浓度测定

3.4 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

3.5 琼脂糖凝胶电泳

3.6 PCR产物的纯化

3.8Illumina MiSeq测序

3.9 OUT聚类分析

3.10 Venn图分析

3.11 α多样性分析

3.12 主坐标分析

3.13 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

3.15 ROC分析

3.16 16S功能预测分析

3.17 细胞系

3.18 实验动物及分组

3.19 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

3.20 构建颅内转移瘤模型

3.21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健康对照组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痰液菌群组成分析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 OUT水平分析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Class水平群落组成分析

1.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KEGG代谢通路分析

1.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LEfSe差异菌群的分析

1.6 ROC曲线筛选出具有诊断效能的差异菌群

第二部分 健康对照组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粪便菌群组成分析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OUT水平分析

2.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Class水平群落组成分析

2.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KEGG代谢通路分析

2.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LEfSe差异菌群的分析

2.6 ROC曲线筛选出具有诊断效能的差异菌群

第三部分 Ⅳ期肺癌脑转移患者组与Ⅳ期无脑转移患者组粪便菌群组成分析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OUT水平分析

3.3 Ⅳ期无脑转移患者组与Ⅳ期有脑转移患者组Class水平群落组成分析

3.4 Ⅳ期无脑转移患者组与Ⅳ期有脑转移患者组LEfSe差异菌群的分析

3.5 ROC曲线筛选出具有诊断效能的差异菌群

第四部分 抗生素处理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对小鼠皮下移植瘤及脑转移瘤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探究

4.1 抗生素处理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对Lewis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4.2 抗生素处理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对Lewis细胞小鼠颅内转移的影响

4.3 肠道结构的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人体微生物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