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承气汤加减方在SIRS治疗中对TNF-α、IL-6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大承气汤加减方在SIRS治疗中对TNF-α、IL-6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如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休克、手术、心肺复苏术后等,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其病情危急,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发展到不可逆的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阶段,其死亡率高,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发生两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为6.67%,三个器官衰竭的死亡率为81.82%,四个器官衰竭的死亡率为10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为: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时,机体产生防御性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保护机体,但促炎介质释放过度时,产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导致MODS的发生。SIRS作为各种因素所致MODS发生的共同路径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从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到MODS出现,SIRS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故研究SIRS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抑制SIRS产生、发展,对防止MODS的发生,甚至MOF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SIRS的发生发展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为两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它们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产生趋化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炎性介质,激活B细胞、T细胞、NK细胞,并增强其活性与功能。TNF-α作为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对炎症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下调或抑制TNF-α和IL-6的表达,可能为治疗SIRS、防止MODS发生的有效途径。
   SIRS的发生发展又与肠道密切相关。当机体受到重大打击时,肠道发生缺血缺氧,肠道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内菌群发生移位,是SIRS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肠道粘膜屏障受损的一个敏感指标,可通过检测iFABP来判断肠道粘膜屏障受损情况。故在SIRS治疗中,恢复肠道功能,保护肠道粘膜屏障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临床中,曾应用具有减少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的药物来治疗SIRS,如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的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但其治疗效果仍不被临床所肯定。而有研究报道,大承气汤对存在SIRS的某些疾病治疗中,如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下调了炎性介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这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研究及治疗SIRS指明了方向。而肠道粘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移位是SIRS产生与加重的途径,但目前对其是否能通过保护肠道粘膜屏障来减轻全身炎症综合征,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大承气汤是以攻下为主的的方剂,其活血化瘀作用较弱。而SIRS发生时,肠道缺血缺氧,故需增加活血化瘀药物,即大承气汤加减方来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本课题拟研究大承气汤加减方在治疗SIRS中对TNF-α、IL-6的影响,及肠道粘膜屏障与TNF-α、IL-6的关系。
   目的:
   1.研究大承气汤加减方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
   2.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中,炎症因子与肠道功能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将本科室(2010年10月-2011年3月)30例受到严重打击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排序:1-30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15例)与B组(实验组15例)。入院时首次评估后,在针对病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通过胃管给予大承气汤加减方,或口服;A组予5%的红糖水(安慰剂),分别于病人入院首次评估后立即及入院后第2、3、4、5天早晨7点抽患者动脉血,离心后放入-80℃冰箱保存。记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TNF-α、IL-6、iFABP值,制作动态变化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的比较:B组(实验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持续时间与A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B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组。
   2.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B组(实验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A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B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
   3.TNF-α的动态变化:SIRS患者,在入院首次病情评估后,B组血浆中TNF-α含量(23.3493±7.7363)pg/ml与A组(25.2600±9.9063)pg/ml比较,差异没有显著(P均>0.05);入院第三天B组(26.9780±7.5978●)pg/ml明显低于A组(42.6273±17.7431)pg/ml(P均<0.05);入院第四天B组(18.1493±5.4142●)pg/ml明显低于A组(30.5647±11.1026)pg/ml(P均<0.05);入院第五天B组(13.6653±3.5621●)pg/ml明显低于A组(21.7840±6.1643)pg/ml(P均<0.05);B组入院第五天(13.6653±3.5621●)pg/ml较入院首次病情评估后(23.3493±7.7363)pg/ml,差异有显著(P均<0.05)。
   4.IL-6的动态变化:SIRS患者,在患者入院首次评估后,B组血浆中IL-6含量(12.9693±6.2826)pg/ml与A组(13.7247±7.3188)pg/ml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入院第三天B组(13.6087±5.6475)pg/ml明显低于A组(28.8000±18.6828)pg/ml(P均<0.05);入院第四天B组(10.4747±4.2599)pg/ml明显低于A组(19.0380±10.23.74)pg/ml(P均<0.05);入院第五天B组(7.6967±3.5569)pg/ml明显低于A组(12.8000±6.5457)pg/ml(P均<0.05);B组患者入院第五天(7.6967±3.5569◆)pg/ml较入院首次病情评估后(12.9693±6.2826)pg/ml明显降低(P均<0.05)。
   5.iFABP的动态变化:SIRS患者,在患者入院首次评估后,B组血浆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5.5687±4.2487)ng/ml与A组(5.4800±3.8965)ng/ml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入院第五天B组(2.7600±1.1862▲)ng/ml明显低于A组(5.1100±3.2290)ng/ml(P均<0.05);B组患者入院第五天(2.7600±1.1862▲)ng/ml较入院首次病情评估后(5.5687±4.2487)ng/ml明显降低(P均<0.05)。
   6.iFABP、TNF-α、IL-6血浆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B组与A组比较,其iFABP、TNF-α、IL-6血浆浓度开始下降时间分别早于A组。
   7.iFABP与TNF-α、IL-6之间的关系:A组中,TNF-α与iFABP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2=0.979,P<0.05,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IL-6与iFABP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2=0.9731,P<0.05,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TNF-α与iFABP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2=0.9965,P<0.05,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IL-6与iFABP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2=0.9918,P<0.05,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大承气汤加减方可以缩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持续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2.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大承气汤加减方能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血浆浓度。
   3.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